
更多藝術品收藏家喜歡從網上購買。
似乎英國的藝術品市場是被網絡「最後一個拉下水」的創意產業。現在買藝術品,更多英國人熱衷直接在網上花錢,都不親眼看。
有一點肯定的是,不管英超被吹噓成在英國多麼得火,每年在英國參觀畫廊、美術館和博物館的人數,要遠遠高於看比賽的人。而現在,癡迷藝術品的英國人開始「投奔」網絡。據信,英國老百姓買藝術品,已成為這個行業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了。
身價400個億英鎊的英國藝術品行業,已經見證了網購在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薩奇美術館(Saatchi Gallery)的負責人威爾森女士(Rebecca Wilson)說:「我們現在每年在網上銷售的藝術品,比其它傳統美術館的都多。」
她認為「大量的海外買家」是藝術品網購的推動力。
現在的情況是,在網上觀賞藝術品的人將逐漸超過到美術館看原作的人,並且越來越多的美術館把作品放在網上,而不是讓它們只是靜靜地掛在牆上。
這是不是說,現實生活中的美術館也越來越沒用了呢?
藝術品網站「藝術品查詢」(Artfinder)的首席執行官阿爾姆格林(Jonas Almgren)說:「即便在網購火起來前,很多畫廊、甚至是高端美術館銷售收入,也大都是通過藝術品交易會完成的,而不是靠在店裏賣掉的。」
在他的眼裏,「美術館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變得有些尷尬」。
他表示,很多曾經大舉在各地開美術館的公司,都不同程度地關閉、或縮小現有美術館的規模。
而像「藝術品查詢」這樣中高檔藝術品網站,都開始通過網絡吸引買家,並收獲頗豐。
「不用親眼看」
另一家網站「Artsy」正獨家銷售著名藝術家沃霍爾(Andy Warhol)的原版作品,這種做法在幾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如果標價兩萬美金的寶麗來照片都能在網上輕鬆賣掉,那些以為網上只能賣廉價招貼畫的傳統想法,顯然過時了。
大量的藝術品正被「不用親眼看」就買走了。希斯考克斯保險公司(Hiscox)的分析顯示,90%的畫廊和美術館,都經常只通過掛在網上的圖片,就把能作品賣掉。
同時,那種認為只有會「玩兒」電腦的年輕人才會從網上買藝術品的想法也是錯誤的。希斯考克斯保險公司的數據顯示,很多65歲以上的藝術品收藏家都直接從網上購買。
威爾森女士解釋說:「當剛有網絡時,人們在網上買雙鞋都思前想後,更別說是買如此昂貴的藝術品了。這只能說明,時代變了。」
她相信,即便藝術品網購日趨成熟,也不會取代傳統美術館和博物館在藝術品領域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藝術品網站20X200近期由於資金短缺下線。最近幾年蓬勃興起的數百家藝術品網站也冒著相當的風險。
傳統的美術館現在還拿出了在內部開餐館和咖啡館的「招兒」,來刺激銷售,但阿爾姆格林表示:「傳統美術館不會消失。」
但把20萬件藝術品掛在網上出售的薩奇美術館,還是感到了來自策展方面的壓力。
負責人威爾森說:「我們確實是想好好地搞一個網上美術館,而不只是簡單地把作品掛到網上。」
她說:「我每天都要看我們掛到網上去的作品。這方面的工作現在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令人興奮。我們和很多策展人一起努力,來實現縮小網絡和現實美術館體驗之間的差距。」
阿爾姆格林說:「雖然藝術品行業在網絡上的發展遠遜色於時裝界,但現在勢頭很猛。」
(編譯/責編: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