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鬥士2》:未拍成電影的最奇怪續集
- 尼古拉斯·巴伯
- Nicholas Barber

圖像來源,Universal/Getty Images
史詩大片《角鬥士》(Gladiator),描述了那個手持寶劍、腳踩涼鞋的古羅馬角鬥士的傳奇故事。
斯科特(Ridley Scott)的史詩大片《角鬥士》(Gladiator),描述了那個手持寶劍、腳踩涼鞋的古羅馬角鬥士的傳奇故事,影片開始兩小時後,邪惡的羅馬皇帝康莫迪烏斯(Emperor Commodus,演員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飾)為我們重述了整個故事情節:將軍成為了奴隸。奴隸成為了角鬥士。角鬥士違抗了皇帝。故事引人注目。現在人們想知道故事的結局。
令人高興的是,觀眾很快就知道了。影片結尾,性情粗暴,從將軍到奴隸再到角鬥士的馬克西蒙斯(演員拉塞爾·克勞Russell Crowe飾),最終在羅馬斗獸場殺死了康莫迪烏斯,向殺害他妻子和兒子的兇手報了仇,解救了他的舊情人露西拉(Lucilla,演員尼爾森Connie Nielson飾)和其他角鬥士,實現了前任皇帝奧裏利烏斯(Marcus Aurelius)的遺願,讓民主得以在羅馬重生。對於馬克西蒙斯來說,的確再沒有什麼需要去實現完成的了——這是幸運的,因為他在播放演職人員名單之前就去世了。
簡而言之,如果有一部電影不需要續集的話,那就是《角鬥士》。2001年,此片贏得了五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收獲了4.57億美元的票房,所以你不能怪此片的導演和主演想要嘗試另一種驚人的成功。但《角鬥士》沒有留下任何未回答的問題,沒有留下未解的情節伏線,也沒有合理的方式能讓其驚人的故事繼續下去。斯科特和克勞怎麼能拍出《角鬥士2》呢?只有跳出框框去思考——結果這一跳就跳出幾英里。
導演斯科特的計劃是委托《角鬥士》的編劇之一洛根(John Logan)寫一部以古羅馬為背景的續集,但主角既不是克勞,也不是角鬥士們。所以,那就根本不是續集了。可以理解的是,克勞更想拍一部他自己能出演的電影,於是他聘請了另一位編劇凱夫(Nick Cave)。是的,就是那位戲劇唱作人。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菲尼克斯在《角鬥士》中飾演羅馬皇帝康莫迪烏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圖右為羅馬皇帝康莫迪烏斯,左為他的妹妹、角鬥士馬克西蒙斯的舊情人露西拉)
當時,凱夫只寫了一部已經拍成電影的劇本,希爾寇特(John Hillcoat)導演的《文明死亡之鬼》,他專注於他的音樂事業。但當克勞提出讓他做《角鬥士2》的編劇工作時,他無法抗拒,儘管有一個明顯的疑慮。「你不是死在《角鬥士》裏了嗎?」他問道。「是啊,你解決一下這個問題,」克勞這樣回答。
於是凱夫就這麼做了。凱夫的《角鬥士2》劇本開頭是馬克西蒙斯在來生中醒來。令他失望的是,這不是他在《角鬥士》中夢寐以求的陽光普照的極樂世界,而是天陰雨濕無止境的陰間世界,淒慘的難民們聚集在黑暗的大海岸邊。在一個幽靈般的嚮導末底改(Mordecai)的幫助下,馬克西蒙斯艱苦跋涉到一座破敗的神廟,遇到了朱庇特(Jupiter),戰神(Mars)和其他五個衰老患病的羅馬神祗。朱庇特解釋說,他們當中的火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背叛了他們,現在正在給一個比他們力量都要強大的神作代言人。說句俏皮話,赫菲斯托斯是希臘神,不是羅馬神,所以凱夫其實應該給他取名叫伏爾甘(Vulcan,羅馬神話中的火與工匠之神)。但劇本用一些精彩的文字彌補了這一錯誤。
朱庇特說赫菲斯托斯 「是個煽動者,他壓制異議者低沉的吼聲……甚至一點兒風……只是風吹草動……但這會是狂風暴雨大作的預兆。我講明白了嗎? 」
「沒有,」馬克西蒙斯說。
圖像來源,Universal/Getty Images
如果有一部電影不需要續集的話,那就是《角鬥士》。《角鬥士》沒有留下任何未回答的問題,沒有留下未解的情節伏線。
朱庇特給他開出了一個條件:如果他殺死赫菲斯托斯,那麼他將在極樂世界的金色麥田裏與妻子和兒子團聚。這聽起來像是吉列姆(Terry Gilliam)的電影或蓋曼(Neil Gaiman)的漫畫小說的前提,而不是一部電影大片的續集,但凱夫迷人的歷險在某種程度上也講得通。在《角鬥士》中,馬克西蒙斯一直渴望與家人重逢,所以這個情節有一定的邏輯,讓這種渴望一直存在下去,即使有這種渴望的人已經不復存在。一旦你調整了你的期望,你就可以安定下來,享受《角鬥士2》這部超自然探索電影。
走向地獄,再回人間
但突然間,它就不是了。馬克西蒙斯剛追蹤到赫菲斯托斯,他就從地獄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回到了血肉之軀的人間世界,這發生在他死後的一、二十年後。他再生為人,去羅馬尋找他的兒子馬呂斯(Marius):我不是提到過馬呂斯在《角鬥士》中已被釘在十字架上燒死了,為何在《角鬥士2》中還活蹦亂跳?
在這個階段,劇本主要講述了一群早期基督徒躲避羅馬當局迫害的故事,就像他們在最近由菲尼克斯聯袂主演的《抹大拉的瑪麗亞(Mary Magdalene)》傳記電影中所做的那樣。但這些場景也帶回了《角鬥士》的一些人物和政治陰謀。馬克西蒙斯和他現在已經成年的兒子見面的同時,還遇到了他的老朋友朱巴(Juba,在第一部電影中由演員翰蘇Djimon Hounsou飾演)。劇本中的反派角色正是康莫迪烏斯溫和的侄子盧修斯(Lucius),他現在已經長大成人,和他的叔叔一樣邪惡。更重要的是,《角鬥士2》再次回到羅馬斗獸場,羅馬皇帝在圓形劇場觀看一場模擬海戰,圓形劇場灌滿了水,放有100隻鱷魚。評論認為,或許是為了滿足續集要比第一部更大、更壯觀的需要。
圖像來源,Universal/Getty Images
所有這一切最後導致盧修斯的羅馬執法者和基督教抵抗軍之間的對決,馬克西蒙斯和朱巴一直在秘密訓練這支抵抗軍。然後呢?馬克西蒙斯是否又要和羅馬眾神聊天? 是否會在陽光明媚的極樂世界全家團聚? 嗯,那是沒有的。相反,凱夫讓馬克西蒙斯在隨後一千多年一直征戰殺伐不止:十字軍東征、兩次世界大戰、越戰、一直到五角大樓,在《X戰警前傳:金剛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開場蒙太奇的一個更宏大的版本中。劇情這樣安排傳達的信息是,通過選擇武裝戰鬥而非非暴力抵抗,馬克西蒙斯已經將人類引向了一個永恆的流血循環,這是一個發人深省的結局,但可能不受大眾喜愛。據凱夫說,克勞的反應很簡單:「我不喜歡,伙計。」
凱夫倒不太介意。多年後,他對一位採訪者說,「我非常享受寫這個劇本,因為我十分清楚,劇本永遠不會被拍成電影。」也許這是最明智的態度。也許《角鬥士2》永遠都不會問世,所以凱夫沉溺於他對神學辯論的熱情以及對那種跨越千年的殘暴行為的反思是應該的,這種題材更適合阿羅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的電影,而非斯科特的電影。當然,你肯定會懷疑,凱夫筆下的羅馬皇帝抱怨「我的長頸鹿被閃電擊中了」時,凱夫會暗自發笑。
另一方面,也許他瘋狂卻又巧妙的劇本創作並不太離譜。斯科特在他的《異形前傳: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中表現出了對希臘羅馬神話的興趣,他在《天國王朝》(Kingdom of Heaven)和克勞主演的《羅賓漢》(Robin Hood)中讓基督徒士兵和他們的敵人進行了歷史性的戰爭,所以凱夫的劇本中一定有很多吸引他的地方。但這個劇本有一個明顯的致命缺陷:馬克西蒙斯從來沒有踏進過羅馬斗獸場。穿越時間、維度跳躍和反戰哲學都很好。但觀眾會花錢去看主角不是角鬥士的《角鬥士》續集嗎?
請訪問 BBC Culture 閲讀英文原文。

沉睡海底的古羅馬罪惡之城
巴亞堪稱羅馬帝國時代的拉斯維加斯,這裏是有錢有勢的古羅馬人縱情享樂,甚至是從事非法勾當的腐敗罪惡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