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下人類所剩的最後價值

  • 維克多·麥爾-荀伯格
  • (Viktor Mayer-Schonberger)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2017年初影響最深遠的新聞之一不是來自白宮,甚至不是來自唐納德·特朗普在推特上的推文,而是隱藏在向加州機動車輛管理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提交的一份報告中。這份報告可以在該部門的網站上獲取。

報告詳細闡述了谷歌如何(或者更確切的說是谷歌的子公司Waymo)將無人駕駛汽車變成現實。根據該報告,2016年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運行了1,023,330公里(635,868英里),在此過程中人工介入了124次。平均每8,047公里干預一次。但是更為驚人的是它在一年時間裏的進步:人工干預從每千英里干預0.8次,下降到0.2次,相當於提高了400%。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到今年年底谷歌汽車的駕駛水平將超過我本人。

開車曾經被認為是人類特有的一項技能。我們以前說國際象棋也屬於此類技能。但是後來計算機多次了打敗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後來戰略棋類遊戲圍棋取代了國際象棋,成為人類思維的決定性測試方法。不過這只維持到2016年,計算機打敗了一名世界一流的職業圍棋選手。在2011年,IBM的超級電腦華生(Watson)在電視問答節目Jeopardy——又一個理應屬於人類的領域——中獲勝。現在它還把一部分時間分給尋找癌症相關的標誌物和製作創意菜譜等工作。

隨著計算機在人類擅長的任務,比如那些需要知識、策略甚至創造力的任務中取得節節勝利,那麼未來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1934年英國劍橋郡豆子罐頭生產線上的女工——這個工作已經不復存在(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一些人擔心無人駕駛汽車和卡車可能會取代數百萬專職司機(他們是正確的),並可能顛覆整個行業(對!)。但是我擔心的是我六歲的兒子。隨著機器在一個又一個領域超越人類,他在未來世界的地位會變成怎樣?他會做什麼工作?他和這些無比聰明的機器之間將是怎樣的關係?他以及他的同輩將為這個世界作出怎樣的貢獻?

他的算數或解方程式的速度不會變得更快。他的打字速度也不會更快,開車水平不會變得更好,開飛機也不會更加安全。他可能還會和朋友下國際象棋,但是因為他是人類,他不再有可能成為地球上最厲害的國際象棋選手。他可能會說多國語言(他現在就可以),但是鑒於最近實時機器翻譯的發展,這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也將不再是競爭優勢。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一名工人在 Sainsbury's 超市的倉庫觀察自動分類機械設備(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事實上,歸根到底就是一個相當簡單的問題:我們的特別之處是什麼?我們的長遠價值是什麼?不可能是機器已經超過人類的那些技能,比如算數或打字。也不可能是理性,因為偏見和情感讓我們缺乏理性。

那麼,可能我們需要考慮相反的一個極端:激進的創造力,非理性的原創性,甚至是毫無邏輯的慵懶,而非頑固的邏輯。到目前為止,機器還很難模仿人的這些特質:懷著信仰放手一搏,機器無法預測的隨意性,但又不是簡單的隨機。他們感到困難的地方正是我們的機會。

我並不是建議我們要放棄理性、邏輯和批判性思維。事實上,恰恰是因為我們如此重視與理性和啟蒙有關的價值,所以我們才需要支持一下與之相反的東西。

我也不是盧德派(luddite),而是恰恰相反。如果我們繼續完善信息處理機器,讓它們適應並學習世界上的所有互動和所有數據,我們很快就會擁有理智的得力助手。他們會幫助我們克服在把信息轉化為理性決定方面的局限性。它們的能力會越來越強。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北朝鮮婦女在韓國的紡織公司靈巧的工作(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所以,我們必須著眼於人類對勞動分工的貢獻,對機器的理性進行補充,而非試圖與它競爭。由於這樣做會讓我們與機器產生差異,而正是這種差異化會創造價值。

如果我是對的,那麼我們應該在教育孩子時加強創新精神,培養挑戰權威的意識,甚至是非理性的想法。並不是因為非理性是福佑,而是因為非理性的創造力是對機器理性的補充。它能確保我們在進化的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不幸的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尚未趕上即將來臨的第二次機器時代。我們的學校和大學就像囿於前工業思維的農民一樣,其結構主要是為了把學生塑造成理性、服從的僕人,培養與過時的機器互動的過時技能。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德國大眾汽車工廠組裝線上的汽車成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如果我們嚴肅對待機器帶來的挑戰,我們就需要盡快改變這一點。當然,我們的教育仍需要重視從事實出發的理性以及更好的事實會導向更好的決策。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與智能電腦合作,從而提高人類的決策能力。但是,大多數人需要記住這個長遠觀點:即使電腦比我們更加聰明,我們的創造力仍然是最強的,前提是我們支持把創造力歸為人類特有的價值之一。比如好笑的非理性想法或者宏大的情感。

因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就無法在未來的生態系統中提供多大的價值,這就對我們存在的基礎提出了質疑。

我們最好現在就行動起來。因為當這已經關係到人類的存在和目的時,一天到晚關注政黨惡鬥和社交媒體網紅人物就好比是在泰坦尼克號上重新排列甲板上的椅子一樣毫無意義。

請訪問 BBC Future 閲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