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食物中毒謎團的專業偵探

  • 維洛尼卡·格林伍德
  • (Veronique Greenwood)
(圖片來源: Science Photo Library)

圖像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2015年12月起,大量類似病例開始在美國全國出現。它們沒有集中爆發,但卻沒有停歇的跡象:病人的症狀包括嘔吐和便血,在針對某種特定大腸桿菌的檢驗中呈現陽性。當美國國家疾控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發佈第一份疫情通報時,疫情範圍已經擴大到20個州,有10名病人入院治療。檢驗發現,他們吃的食物裏有大腸桿菌存在,於是,疾控中心和地方及州衛生機構一道展開了疫情調查。

食物中毒造成的嚴重後果可能超出大多數人的想像。與此同時,食物中毒也不是一個孤立事件。在最壞的情況下,食物中毒會造成患者死亡。為了在未來確保人們的健康與安全,就必須找到食物中毒的最終源頭——例如,遭到污染的屠宰場或衛生條件惡劣的農作物處理廠——並加以妥善處置。2015年冬季開始爆發的大腸桿菌疫情堪稱是《犯罪現場調查:廚房謎案》(CSI: Your Kitchen Cupboard)的真實版:肩負保衛公共健康重任的食品偵探們到達現場,並提出問題。

圖像來源,iStock

圖像加註文字,

在一起疫情中,調查人員發現疫情源頭並不在於食物,而在於家庭魚缸裏豢養的一種青蛙(圖片來源: iStock)

患者在患病前吃了哪些食物?他們能記住在發病前一周在雜貨店買了哪些東西?他們是否保留了購物卡,能夠幫助調查人員在店裏搞清楚他們買了哪些東西?疾控中心疫情響應及預防部門主任伊安·威廉姆斯(Ian Williams)說,疾控中心為每位患者都安排了一名公共健康調查員進行30-40分鐘的標凖調查問卷訪談。

在以往的調查中,調查人員會發現,所有患者都吃過花生奶油三文治或者甜菜沙拉。但在這次疫情調查中,他說,"我們用標凖調查問卷進行了訪談,結果什麼結果也沒發現。"另外,這場疫情也有其古怪之處:將近80%的患者都是女性。

疾控中心對每位患者體內的大腸桿菌都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對於疾控中心而言,這是一種功能強大的新技術),發現它們的DNA指紋完全相同或接近相同。這意味著,感染來源只有一個。但是它到底是什麼呢?在這時,疫情還在不斷蔓延。"每周我們都有三個、四個或者五個病例,源源不斷,"威廉姆斯表示。這種情況很奇怪——疫情長期不斷,但是病例不多只說明一種情況:患者攝入的問題食物要麼保質期非常長,要麼只是偶爾食用。

醫院和公共健康中心的細菌化驗室不斷發現新增病例,這些化驗室通過一個名為 PulseNet 的實驗室網絡將信息上傳。疾控中心通過 PulseNet 可以確定疫情的爆發和發展。然而,疫情源頭仍然是個謎。

這正是疫情調查員大顯身手的時候。通過調查問卷一無所獲後,偵探們轉而採用人類學調查方法,設置了更多開放式問題。他們盡可能地了解患者情況,他們的家庭、共同愛好,去哪些餐廳吃飯。他們開始尋找規律,試圖發現過去哪些食物曾經導致了類似疾病。

這種分析得出的結果往往令人大吃一驚。例如,六年前曾經爆發過一次主要危害兒童的沙門氏菌感染疫情。問卷法沒有取得成效,調查者於是換了一種調查方法。他們發現有很多患者家裏都有魚缸,於是分析發現菌株的來源並非食物,而是一種患者當作寵物飼養的青蛙:非洲侏儒蛙(African Dwarf Frog)。有關部門聯繫青蛙養殖公司進行調查,並最終遏制了這一疫情的蔓延。

圖像來源,iStock

圖像加註文字,

麵粉曾經導致美國歷史上一次重大的疫情(圖片來源: iStock)

在這次大腸桿菌疫情的調查過程中,同樣通過分析患者的生活習慣而找出了源頭。一名負責這次疫情的傳染病情報分析公司人士在調查早期就發現,患者——同樣大部分也是女性——經常烘焙食物。這種大腸桿菌菌株一般存在於生菜和生肉中,但是,是否在麵粉中也有存在呢?問題在於,人們往往在買到麵粉之後就轉存到罐子裏而把原包裝扔掉,因此很難搞清楚他們用的是哪個品牌的麵粉。但是,偵探們在不同州的兩位患者家裏都找到了Gold Medal牌麵粉的包裝袋,這兩袋麵粉都來自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同一家麵粉廠,且生產日期僅相隔一天。

於是,"一切都豁然開朗了,"威廉姆斯說,"當時有三個小孩在同一個墨西哥連鎖餐廳下屬的三家不同餐廳吃飯。"這家連鎖餐廳有個習慣:為了打消顧客等待就餐時的無聊感,餐廳員工常常會送給小孩一個玉米片麵糰玩耍。所有三個小孩都玩過麵糰,其中一個甚至還吃過。"製作這些玉米片麵糰的麵粉是哪裏生產的?"威廉姆斯問。"也是堪薩斯城的同一家麵粉廠,在同一段時間內生產的。"

隨後,衛生部門聯繫了Gold Medal麵粉的生產商通用磨坊公司,通用磨坊公司很快發佈了召回令,建議消費者丟棄在可疑時間內生產的麵粉。在疫情調查結束時,已經在數位患者的麵粉中發現了大腸桿菌,有63人患病。幸運的是無人死亡。威廉姆斯稱,針對麵粉展開了對話。

一般情況下,麵粉都是做熟了再食用。你不會認為廚房裏的一點麵粉會造成健康問題。但是,麵粉是一種未加處理的終端農產品,在生產麵粉的農場裏,可能有足以傳播大腸桿菌的動物。在麵粉廠,來自不同地點的小麥會混合起來磨制麵粉,因此一家農場的病菌污染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這個案例教育我們不要吃生麵糰或麵糊。與此同時,它還表明,在制定企業或產業標凖時,應當考慮到消費者會在用麵粉製作烘焙食品時感染病菌的可能性。我們需要將其列入潛在危險目錄,對病菌污染予以更多關注,並在從麥田到麵粉廠的各個環節中採取手段預防污染,從而在未來拯救生命。這就是食品偵探們每天的工作。

請訪問 BBC Future 閲讀 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