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英伦网 - 主頁
Top story - UKChina
伊拉克努爾大清真寺起死回生 重建過程危機重重
伊拉克北部重鎮摩蘇爾的標誌性建築努爾大清真寺(al-Nuri)被恐怖組織伊斯蘭國摧毀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擔了重建努爾大清真寺的任務。但任務相當艱巨,需要面對諸多技術障礙,甚至威脅生命的挑戰。
視頻,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千億富豪背後的五件事, 節目全長 6,29
他是元祖級網購商創始人,他超越了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一場新冠病毒疫情讓他的身家水漲船高。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韓國、台灣等多個東亞經濟體首現人口負增長 疫情意外加劇老齡化
韓國、台灣、香港同時在過去一年錄得首次人口負增長。
藍可兒酒店命案:網飛Netflix紀錄片能否讓真相大白?
一宗離奇命案,一段詭異錄像,一間老舊旅館,交織出無數個令人費解的問題,Netflix紀錄片能揭開真相嗎?
建築的藝術:2020年度建築攝影大賽獲獎作品一覽
建築藝術和攝影藝術結合,會產生怎樣的視覺衝擊?2020年建築攝影大賽獲獎作品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疫情下營商變化,新加坡掀起自動售貨機新風潮
自動售貨機正在新加坡流行起來,售賣的不僅僅是和牛與鮭魚。
那些被發明的「外國菜」:從美國「第一中餐」左宗棠雞說起
很多人盡皆知的「外國美食」實際上和它號稱的原產國毫無關係、或者和「正宗」大相徑庭,學術界用「披薩效應」來描述這一現象。
火星探測:八張圖看懂「火星採樣」計劃
美國「毅力號」登陸火星,採集樣本,那只是火星探索藍圖的一部分。
新冠疫情下上升的自殺率:日本在為世界敲響警鐘嗎?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並未實施嚴格封鎖,因新冠去世的人數相對較少的日本,那麼在疫情更嚴重的地方又是什麼情況呢?
最新精選
為什麼媒體都在向布蘭妮道歉?
《紐約時報》講述布蘭妮·斯皮爾斯作為明星文化受害者的紀錄片引起新一輪的討論和反思,但是這些年過去後,娛樂媒體的這個生態變得更仁慈了嗎?
瑪麗·安寧:一個女性古生物學家為何被歷史遺忘?
好幾個世紀以來,瑪麗·安寧一直是眾多被遺忘的女性科學家之一;現在,因為一個叫艾維·斯威爾(Evie Swire)的女學生發起的倡議,人們終於給予那個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化石收集者應得的認可。
史上首富:盛世王朝的繁榮和衰敗
歷史上最有錢的富豪,身家遠遠超過福布斯富豪榜前幾名。不是中國皇帝,也不是羅馬皇帝,那是誰?有多少黃金?
香港人對火鍋如此癡迷是怎樣一種體驗?
香港的「雞煲」從何而來?憑什麼贏得港人的心和胃?為什麼魅力經年不衰?
抗疫關鍵一環:裝疫苗的小玻璃瓶是如何煉成的
在全世界抗擊新冠疫情的努力中,裝疫苗的小玻璃瓶成為關鍵一環,它的質量和數量同樣重要。
牛年:世界上曾經有哪些屬牛的歷史風雲人物
農曆新年送「鼠」迎「牛」,古往今來,生肖屬牛的世界歷史人物不少,有些名字至今家喻戶曉。
新冠疫苗:「一針還是兩針」等重要問題的科學解答
新冠疫苗為人們帶來希望,但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比如,打一針夠不夠?必須打兩針嗎 ?間隔多久最有效?這都是為什麼?
火星探測:三位地球來客同時抵達 各有什麼使命
經過幾個月星際旅行,中、美和阿聯酋火星探索器預計近日抵達目的地。它們各自擔負什麼使命,要完成什麼任務?
新冠疫苗:從實驗室到你我的胳臂 速度背後的歷程
新冠疫苗:從實驗室到你我的胳臂 速度背後的歷程
歐洲中世紀教會如何塑造了當今的「西方思想」
人類心理學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當今西方社會,其實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家庭結構的變遷。
視頻, BBC調查發視訊交友網站Omegle成為兒童色情的狩獵場, 節目全長 4,36
視訊交友網站Omegle近期在英美等地變得非常受歡迎,不過不少用戶投訴,網站欠缺監管,成為了兒童色情的狩獵場,BBC記者試過登錄網站,發現無數色情內容。
視頻, 老虎伍茲遭嚴重車禍 被救出時腿部多處受傷, 節目全長 2,45
這名45歲的運動員從車內被救出時清醒,不過腿部多處受傷。警方表示,沒有證據顯示車禍涉及藥物或酒精影響。
視頻, 新冠疫情:英國貧困家庭的真實處境, 節目全長 11,11
BBC《新聞之夜》採訪了多個英國貧困家庭,了解他們在疫情下面對的困境。
視頻, 美國得州雪災中4700隻凍僵海龜獲救, 節目全長 2,36
前所未見的寒流讓美國得克薩斯州大批海龜集體冷休克,當地誌願機構緊急搶救「病龜」到會議中心暫避。
攝影藝術創新:讓新冠病毒在相片上「露面」
攝影師尼科拉·繆爾海德用了什麼方法把普通照片變成神似「印象派」的作品?
視頻, NASA「毅力號」火星車成功著陸 傳回第一張照片, 節目全長 1,05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毅力號」2月18日安全登陸火星。火星車著陸數分鐘後傳回一張火星表面的影像。
視頻, 比爾·蓋茨談溫室氣體零排放「大功德」, 節目全長 2,48
退休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呼籲「在整個實體經濟搞創新」,並稱應對2019年新冠病毒疫情比應對氣候變化難題更難。
視頻,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村嚴重大火 老寨只燒剩幾棟房屋, 節目全長 1,10
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的雲南翁丁村老寨發生嚴重大火,擁有近400年歷史的村寨轉眼間燒變成一片火海。
視頻, 農曆新年澳洲藍山景區亞洲遊客人龍不再,當地居民稱「鬆一口氣」, 節目全長 2,13
每年的農曆新年期間,澳洲藍山都會擠滿來自亞洲的旅客。不過受疫情影響,澳洲向外國人關閉邊境,令當地的旅遊業大受打擊。 不過,當地居民卻感到鬆一口氣,終於可以在沒有太多遊客的情況下,享受山上的風景。
視頻, 脫下紗麗舉起杠鈴 45歲印度母親的健身夢, 節目全長 2,51
這位45歲的印度媽媽曾患腦血栓,服藥兩年令體重激增。結果她下定決心,鍛煉成今天的模樣。
特別推薦
健康食品:蠱惑人心的七個迷思
我們對食品的那些誤區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英國遺傳流行病學家蒂姆·斯派克特教授為你揭開有關「健康食品」的七個迷思。
有關大豆 幾個鮮為人知但影響深遠的重要問題
豆類食品富含蛋白質,美味而且健康。但人類追求豆製品的代價是高昂的,而且,許多人對此渾然不知。
與飲食障礙抗爭:亞洲女性如何擺脫身體刻板印象的束縛
新年期間舉家團圓圍爐聚餐是一大樂事,但對住在香港的斯蒂芬妮·吳而言,這卻是一大壓力。
情人眼裏出西施的科學道理:定向認知偏差從何而來
愛情把我們變得很盲目,讓我們看不清身邊人的真相......定向認知偏差從何而來?如何影響我們戀愛中的幸福感?對戀愛成功亦或是失敗又有怎樣的影響?
唐人街:種族歧視和封鎖隔離中掙扎求生
農曆新年通常是全球唐人街生意最繁忙的時期, 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許多餐館都空無一人。一年過去了,BBC採訪了一些店主,了解他們是如何生存下來的,以及他們下一步會怎麼做。
網飛大片《發掘》背後的真人真事:「英國圖坦卡蒙」薩頓胡傳奇
1939年,英國發掘出土船棺葬「薩頓胡」,稀世珍寶難以計數,並改寫歷史。近期公映的Netflix力作《發掘》明星薈萃,講述的正是這段令人嘆為觀止的考古發現的傳奇故事。
華人社會不同的壓歲錢與紅包文化
在華人社會中,壓歲錢與紅包是農曆新年的一部重頭戲。BBC中文網帶您認識兩岸三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華人社會的壓歲錢習俗起源與異同。
新冠疫苗接種近兩月 尚未解答的四個問題
新冠疫苗開打快要兩個月,但我們對疫苗還是有些問題沒有答案,甚至是很基本的問題都不清楚。
人生選擇:事業成就還是幸福快樂?
快樂是一種與改善健康和幸福感有關的情緒,但人類對快樂的癡迷是否也是失望的根源呢?
新冠之後,科學家開始防堵另一種病毒來襲
尼帕病毒的死亡率高達75%,而且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在全世界都在焦慮於新冠病毒的肆虐之時,科學家們已開始費心費力預防尼帕病毒引發再一波的瘟疫大爆發。
大千世界
一種抑制食慾新藥瘦身見奇效 或開啟減肥新紀元
根據一項重大國際試驗顯示,這種叫司美格魯肽的減肥新藥每周只需注射一次,再加上遵循飲食與健身的建議效果非常明顯。
比特幣消耗龐大能源「超過阿根廷全國用電量」
英國劍橋大學的分析顯示,加密貨幣比特幣一年耗費的電力超過阿根廷整個國家的用電量。
恐龍的交流方式之一:臀部變色發亮
最新化石研究發現,一億多年前的恐龍臀部的洩殖腔會發亮變色,而這是它們相互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
心理健康揭秘:為什麼有人會對別人這麼殘忍
對那些沒有能力傷害你的人施加傷害或痛苦的行為相當殘忍,但這件事發生的次數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多。
「人類紀」遺址:改寫地球歷史和面貌的水庫大壩
在遙遠的將來,考古學家們研究這類沉在水底的村落市鎮時,可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21世紀的人會這樣?
冰天雪地嚴寒中生存的最酷動物
想知道哪些動物可以熬過世界上最寒冷的氣候嗎?
健康貼:增加蛋白質攝入就能幫你強身壯體?
許多疾病都與蛋白質所扮演的角色有關,但蛋白質應該怎麼吃,吃多少?BBC為你指點迷津。
現代都市香港為何如此迷信
香港是個超現代的世界級都市。然而,就在現代化面紗背後,迷信仍在香港人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今天最新潮的奢侈生活是什麼樣?
擁有稀有物品、財富和社會地位是以往奢華生活的要素,到今天是比較精細雅緻的「奢侈精粹主義」,奢侈生活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西伯利亞的離奇巨坑:謎底究竟是什麼?
在天荒地老的北極圈一個半島上,永凍土原上出現了好些巨大的「瘡疤」,瘡疤深處爆發出來的不測之物,讓科學家憂心不已。
每周頭條
比爾蓋茨的環保藍圖:「解決新冠疫情比氣候變化容易」
比爾蓋茨說我們需要認識這兩個與氣候有關的數字:510億和0,他為什麼積極推動環保議題?
哈里與梅根再有喜 第二名王室寶寶預產期待公布
女王與其他英國王室成員「欣悉」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再度懷孕,梅根稱「阿奇要當大哥哥了」。
俄羅斯疫苗「衛星五號」——從備受質疑到外交推手
俄羅斯是第一個宣佈註冊研發供公眾使用的新冠疫苗的國家,並以1957年蘇聯發射的人類第一顆衛星命名——衛星五號(Sputnik V)。BBC駐俄羅斯記者去打了一針......
臉書屏蔽牛照片 竟因涉及「性內容」引發關注
英國一家小型攝影公司在臉書上發表一些野生動物、自然景觀和建築的廣告圖片,卻被臉書認為是「公然的性內容」而被屏蔽,讓人啼笑皆非。
貝佐斯辭任亞馬遜總裁 又一個退而不休巨頭創始人
貝佐斯(Jeff Bezos)宣佈今年將「退居二線」。誰是繼任人?如日中天的亞馬遜面臨哪些挑戰?
好萊塢電影《傳染病》給英國衛生大臣的抗疫啟示
疫情嚴峻,如何應對?從2011年的好萊塢電影《傳染病》中也可汲取經驗教訓:在疫苗獲准上市前就要下好足夠多的訂單。
SpaceX星艦再接再厲 卻也再次墜毀
美國商營航天企業SpaceX再次試飛新一代客貨運飛船星艦(Starship),因仍未掌握降落技術而以失敗告終。
刷臉支付:用人臉取代銀行卡的未來世界
人臉辨識支付技術已經從中國擴展到其他許多地方,未來會有更多人開始刷臉支付嗎?我們需要擔心資料安全和隱私問題嗎?
美國總統都使用哪些科技產品?答案可能比你想得還少
拜登或許是全世界最強國家的領導人,但他能使用的消費型電子產品可能不比你多。這是為什麼?
網飛成功秘訣:BBC分析四大特點
網絡流媒體市場越做越大,為什麼網飛Netflix能位居領先地位。它成功的秘訣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