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现侏罗纪多瘤齿兽哺乳动物化石

多瘤齿兽被认为是哺乳动物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的支系。
科学家在中国辽宁省建昌首次发现了一件具有完整齿列和骨骼的1.6亿年前的多瘤齿兽哺乳动物的化石。
化石标本见有毛发痕迹和牙齿发育明显的皱纹结构,被命名为欧亚皱纹齿兽。
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科学》的这篇报道说,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多瘤齿兽最早期的演化、食性分异、运动适应起源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多瘤齿兽是灭绝的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类群,生存于恐龙主宰的中生代,几乎占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所有哺乳动物的种类的一半,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大灭绝中幸存下来。
据推测,多瘤齿兽是一种并非大型的地栖动物,体型大概在老鼠和兔子之间,属于能以任何实物为食的杂食者。
多瘤齿兽是哺乳动物历史上生存时间最长的支系,大约出现于一亿七千万年前,灭绝于3500万年前。
这篇科学报道的主要作者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袁崇喜研究员和纪强研究员,参与合作研究的还有美国芝加哥大学华裔教授罗哲西和其他中、美科学家。
这一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国国家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研究局、北京市科委、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和芝加哥大学的资助。
(撰稿:沙漠 责编:叶靖斯)
中国发现五千年前“原始文字”
考古学家说,在中国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出土的“良渚”新石器时代器物上发现大量刻画符号和部分原始文字,距今大约5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