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观察:五十万这个数字

  • 邹颂华
  • 自由撰稿人
反服贸运动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

太阳花运动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反服贸运动,舆论几乎压倒性支持学生一方。

在风雨飘摇的三月天,海峡对岸的太阳花运动,一个星期多以来牵动香港人的情绪。香港人对台湾的情意结,由从前的瞧不起,到今天的羡慕,也印证了香港本身的盛衰荣枯。香港羡慕台湾的“小确幸”和“小清新”的生活方式,更羡慕彼岸可一人一票选总统的民主政体,这无一不是香港争取多年无望,但在彼方实现了的愿望。

是政情不一样?还是香港人争取的方式不对?或是决心不够?

五十万人的激情还在吗?

不少人也把台湾的太阳花运动和蕴酿多时但仍未发生的“占领中环”比较。太阳花运动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反服贸运动,由最初占领立法院,再占行政院,舆论几乎压倒性支持学生一方。至数天前出现另一高潮──五十万名市民(警方估算则是十一万多人)从四方八面涌至凯达格兰大道上集会,是台湾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集会之一,令总统马英九及行政院长江宜桦也要亲自坐镇关注事态。

这边厢,香港各社运界人士也不气馁,自我激励。台湾有五十万人上街吗?我们也曾有过!十一年前不就一呼百应,五十万人上街示威反二十三条立法?台湾有学运领袖林飞帆吗?我们也不弱,曾有黄之锋,而且还是个中学生!

台湾的太阳花运动能否开花结果,现仍是未知之数;可是,香港的五十万人上街示威,却仿如隔世,是2003年的事了。这十一年来,民主没有遍地开花,反而不进则退。政务司长林郑月娥日前强调,北京有权责决定香港政制发展,普选之路遥遥无期。香港可以像台湾般高呼「台湾的未来应该由我们自己决定」吗?林郑月娥却说:“一锤定音”,香港就像已判了刑。

大家自觉不自觉的,也习惯了看北京的喜好。结果如何,有目共睹。凡北方不喜欢的敏感词,也逐渐伸延至香港。「台独」、「法轮功」等不在话下,在媒体几乎不复讨论,就连在大学校园内张贴支持台湾学运的标语也被撕掉。香港沦落至此,还有反击的能力吗?大家心中不禁问,香港仍有号召五十万人上街,向一切的不公义说不的能耐吗?

「和理非非」的紧箍咒

台湾一夜就占了立法院,香港的占领中环却部署了一年,仍未有行动,社会舆论亦对占中行动不看好:政府和中央大力打压,民间亦没有共识。有人怕社会秩序受到扰乱,有人强调占中要「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简称「和理非非」。然而,即使准备占中人士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面对一个不讲道理的政权,「和理非非」有效吗?占中下一步怎样?政府、中央在普选上不肯让步又有何打算?继续占领?还是和平理性地被移走?然后继续和理非非地在议会内和媒体上进言写諌书?

凡在香港念过中学的,都会读过《左传》的〈曹刿论战〉,当中有名句「乎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占中行动缺了的,正是一鼓作气的勇气。看似经过一年时间的精心部署,实际上却给人书生论政,纸上谈兵的印象。

还有一个更令人担心的情况。在台湾,走上街头,冲进立法院的,是大学生。在香港,准备占中的,都是人约黄昏的“社运大佬”。他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去各大学“招募”义工和志士。被喻为社会良心的大学生对香港政情和命运之冷淡,这仿佛就预告了占中的结果。

还有一些泛民议员,在滂沱大雨下绝食抗议,何其悲情。市民不禁问:“绝食有何用?”的确,由六四天安门至今,没有一次绝食是有结果的,但绝食是明志最简易直接的方法,而且最省成本又不犯法。所以,即使面对社会上的冷嘲热讽,绝食毫不过时。香港人宁愿选择自残和不奏效的方法,也要死守不犯法、非暴力的底线。看香港传媒报导台湾学运多着眼于“暴力”、“违法”等问题,就知道,香港人面对真正的抗争,其实有点害怕。

居港台湾文化人张铁志说,台湾学生占领立法院,是激进的策略,但也达其效果。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台湾的占领行动,“过程是和平的,但不代表它不违法,由美丽岛事件开始就是,没有汽油弹之类的,不断有公民不服从的情况出现。”

这正点出了香港人“和理非非”的盲点:武力等于暴力,也等于不和平和非理性。香港人,身段太高贵了,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只有悲情而没有劲儿的运动,即使再有五十万人,也难以像台湾般可一呼百应。更何况,香港最引以为傲的五十万,恐怕已是过去式。

(责编:董乐)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读者反馈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誠如 CBC 所言:

"自由和民主已經是我們的中心思想. 我們不能忍受有人侵犯我們的中心思想. 我們重視言論自由. 我們更害怕有一天我們會被剝奪言論自由.我們不希望有天我們看的書要先被審查.自由民主已經是我們的空氣. 沒有它我們不能活."

不自由,是我們所無法想像的生活方式,酷愛自由存在於我們的血液裡.

一個國家的成就不只是經濟罷了,以不丹為例,世界數一數二快樂指數最高的國家.

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說想說的話,看想看的書,上網路沒有屏障...這些都非常重要.最重要的是能用選票換批人來執政.

物質與快樂並非等同,這個世上的物質欲望已過度膨脹了,是時間檢視..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strong>Violet, Taiwan</strong><br/>

cbc沒說的話:我覺得香港人是該想一想, 到底什麼對香港的人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如果今天對你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經濟, 那非常可能就得跟[自由民主]說再見. 如果今天最重要的是[自由民主], 那非常可能就得跟[經濟]說再見. 台灣就是從民國80年代開始民主化,同時開始減緩經濟成長的。

<strong> 中華民國</strong><br/>

香港的問題簡單,要民主還是要經濟,經濟可替代性太強了,沒中央扶持,甚至中央故意架空,民主也最終可能被破壞殆盡,有人在意選票,就有人在意鈔票,當中央把金融,航運中心位置架空,再讓房地產崩盤,估計就會出來台灣,泰國式的民主了,有空多學學新加坡,不要整天就知道民主,就算普選不也就是那麼幾個人嗎,這些政客的話難道真有人信嗎?

<strong>cbc, </strong><br/>

我覺得香港人是該想一想, 到底什麼對香港的人們來說是最重要的. 如果今天對你們來說最重要的是經濟, 那非常可能就得跟[自由民主]說再見. 如果今天最重要的是[自由民主], 那真的只能靠自己爭取! 自由和民主從來就不是從天而降的! 這是個困難的題目, 香港的朋友們真的得好好想一想.

這次台灣有這麼多人走上街頭抗議,有麼多人支持學生的運動, 最重要的原因是對這一代的台灣人來說, 自由和民主已經是我們的中心思想. 我們不能忍受有人侵犯我們的中心思想. 我們重視言論自由. 我們更害怕有一天我們會被剝奪言論自由.我們不希望有天我們看的書要先被審查.自由民主已經是我們的空氣. 沒有它我們不能活.

<strong>Ellen Kao, 美國</strong><br/>

香港人應該拿出「李小龍」的精神,勇於跟強權對抗。無畏的爭取自由,民主與法制。

<strong>Aryon, Taipei</strong><br/>

香港不同台湾,除金融、地产和服务业外,没有其他经济支柱。这些行业非常依赖政治和社会稳定,加上经历过97回归的忧虑,香港人DNA中已经有一种极度排斥不稳定的天性,普遍抗拒激进,是“和理非非”族人。2003年五十万人示威,其实没有影响政府为二十三条立法决心。撤回只因自由党临阵转舦,政府为免被否决而技术性撤回立法而已。无论香港有多少人示威或死于绝食,或行政立法两会或中环被瘫痪,中央也会无动于衷,不会同意香港有真普选。但香港人绝不能放弃,争取民主要智取,不能力敌。香港人一定要看楼下网友介绍的《漫谈香港》和《香港人这些年欠大陆太多》,看了以后你就明白香港面对的危险,加强你追求民主和保持香港价值的决心。

<strong>Daniel Hui, </strong><br/>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唯恐天下不乱,不是站在香港人的利益和立场上冷静地评论,而是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评论均不应为知名国际传媒BBC所重视。实在是有损BBC自身形象。BBC发表这样的文章意欲何为?要是有人同样发表鼓励伦敦内心不满市民搞暴力违法活动,BBC会发吗?

<strong>柴米油盐酱醋茶, </strong><br/>

东拼西凑的理由,逻辑不通,看不出与民主与法制有什么关系。50万人以一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做领袖为荣,怪哉。

<strong>liushanshui, </strong><br/>

台灣與香港的政情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可借鏡仿效,但效果未必盡同。皆因雙方的歷史背景不同,縱使同文同種,兩地人民對政治的熱忱與事物的價值觀迴然各異,唯一共同的,是同樣面對中共各種不同形式與程度的威脅。就是這種同質的憂患,激發兩地民眾交流支援相互呼應的舉措,這種舉措正正是中共最【忌憚】的,情況繼續下去,港獨台獨的帽子早晚必鋪天蓋地飛來。不要因人廢言,毛澤東那句【敵人贊成的就要反對,敵人反對的就要贊成】今天正好用得著。無權勢的港人要爭取一個真正自由民主法治的制度,除了敢於抗爭外,不走出去勾結台藏疆與法輪,不盡情勾結外國勢力,行嗎?中國勾結外國勢力而成大業者,前有孫中山後有毛澤東,香港為何不能【跟隨】?

<strong>孟光, Hong Kong</strong><br/>

根本不同,何以比较? 痴人说梦

<strong>Lee, </strong><br/>

“造反的勇氣”聽上去有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感覺.

<strong>JH, 美国</strong><br/>

台湾这么闹就有用吗?到底是往下走,还是会往上走,我们可以看下去。

如果你不戴有色眼镜,台湾到底是上升了?还是掉到了“四小龙”之末?有目共睹吧。

闹有什么用?民主闹得爽。虽然文革主题不一样,口号不一样。其实,和这个照片里的情形,几乎是翻版。文革和太阳花的目的都是“造政府的反”。如出一辙。中国早就试验过了,以惨败告终。台湾爱闹,香港爱闹,闹就闹吧。

未署名

这两天遇到香港来的2位年约50岁的太太,我问她们香港的近况如何,跟97年以前比较是较好吗?她们回答是肯定的,我并没有特定的问她们是经济或政治方面,所以可能是香港人一般对目前被中国统治的情况是满意的吧!

<strong>罗杰, 澳洲 布里斯本</strong><br/>

香港人這些年欠大陸太多 是捏造的喔~

<strong>A, A</strong><br/>

香港社會缺乏公義精神,每一個人都希望別人去爭取犧牲,自己坐享其成,所以抗爭活動作不起來。台灣的子從小就當志工或參加公益活動,早就習慣這種為別人爭權益的抗爭活動。

另外香港百年有法治無民主,根本不知從何開始民主?而台灣是民主與法治併行,相輔相成,一路走來交相運用,才能至今日三權分立確立,但也差點被馬英久毀了。

香港人要爭取民主要多一些造反的勇氣,要彼此同氣連枝手牽手往前衝,最重要的別被法律框框限制住,記得政治高於法律,人民有權制定、修改及公投法律,而不是法律限制人民所有權利義務。中國是夏蟲不可語冰,所以上面這些話只對香港人言。至於中國人從民權初步學起再談。

<strong>戴珍珠, 台灣</strong><br/>

通篇都是捏造一些最基本的谎言来给自己找理由,胡乱类比,不敢面对香港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漫谈香港》《香港人这些年欠大陆太多》好好看看再来胡扯吧!

<strong>z aus, </stron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