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来鸿:食安引起的信任危机
- 林楠森
- BBC中文网台湾特约记者

除橄榄油以外,大统花生油、辣椒油、苦茶油以及香油等等七十四种油品皆有问题。(中央社照片)
台湾眼下仍未止息的黑心混油风暴,除了再度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动摇外,也引发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的信任危机。
食用油脂业者此前称以低价油混入假冒高价油,是业者公开秘密与业界常态,而从食品业巨人顶新集团贩卖问题油脂已有六年来看,这种"常态"说法所言不虚。
在这波食安风暴中除了政府多种优良厂商认证公信力被摧毁,官员们处理食安的公信力也受到质疑。
遭到质疑的事件之一包括了卫福部的"乌龙公文",此一涉及顶新集团等问题油品下架公文被撤回的风波,被舆论质疑是因为厂商在背后主导。
要求撤回公文的是卫福部的高姓官员,卫福部原本以该部没有"高主任"来否认此事,但后来又改承认有"高参事"撤销公文。
卫福部在承认有撤销公文一事同时,也宣称其绝无遭到厂商施压的问题,但舆论质疑卫福部用主任与参事玩文字游戏,并质疑此前两名因公文事件受处罚的低层公务员只是替罪羊。
官员饮食
从媒体的民调上看有约六成民众认为卫福部长应下台负责,但行政院长江宜桦则说卫福部长政策没有错误。
江宜桦在立法院被问到吃什么油时,表示家中是用的是进口的橄榄油,副院长毛治国的妻子对媒体说家中用的是西班牙与意大利进口油品。
而新上任掌管食品安全的台湾食品药物管理署长叶明功则说,他家里不用油、盐、酱油、人工调味品等。
这些家中饮食显然不受黑心混油事件影响的官员,在网络上引起的一种反应是:在"不食人间烟火"的官员管理下,难怪黑心混油可以大行其道。
台湾的绿色消费者基金会董事长方俭投书媒体,质疑一个家里不吃油盐等民生食品的官员来掌管食品安全,并不适任。
叶明功是由军方的军医局升任食药署署长,投书质疑从过去几十年来的经验,台湾军队经常是各种黑心食品的最后终点站,军方伙食采购一直是无法碰触的黑洞,每次有食安事件军队都无法幸免,从未见到显着的改革与预防措施。
方俭质问说,派叶明功这样的官员上任,难道是要让"军队黑心食品国家化"?
"打迷糊仗"
台湾的消费者基金会则批评政府对混油厂商的处罚是在打迷糊仗,使得业者有混水摸鱼的空间。
被消基会称为迷糊仗的是当局对造假食品到底是"标示不实"或是"掺伪假冒"的认定,这两种不同的认定涉及的处罚不同,标示不实罚款较轻,而掺伪假冒罚款较重。
以芝麻油大厂富味乡混入棉籽油的"100%纯芝麻油"来说,这家得到马英九授"金商奖"表扬的商家所受处罚是"标示不实",得到政府CNS台湾优良农产品认证的山水米公司用越南米冒充台湾米贩卖,同样也是"标示不实"而非"掺伪假冒"。
消基会批评说在这种轻罚的认定下,难怪业者会拼命造假大赚黑心钱。网络上的反应则称政府官员成了财团的保护者,不顾一般民众的死活。
以这次丑闻最大厂家顶新集团来说,其以康师父方便面发家后通过购并成为台湾最大食品业者之一,这家横跨两岸的食品集团经营者家族,与此前胖达人假天然面包经营者,居住在同一幢台北知名的昂贵豪宅。
而卫福部在一年前即已验出市售油脂有问题但却拖了一年才爆发开来,也在网络上流传一些官商勾结的阴谋论。
经济打击
目前台湾的标示为纯油的混油已遭到中国及新加坡要求回收下架,但此一事件影响的不仅是这些油脂商的出口,也再度重创了台湾食品形象。
这种台湾食品与黑心形象挂勾的趋势,引起了包括业者与经济学家担忧将对台湾经济将造成打击。
媒体引述台商中华两岸连锁经营协会理事长说,中国大陆民众认为台湾品牌较为安全可靠,而食品与农产品是台湾未来的强项命脉,一再出现丑闻后不知台湾经济未来将何去何从。
但眼下的食安丑闻在官员看来对经济影响不大,经建会主委管中闵在立法院回复质询时说,在民间消费受食品丑闻冲击下,他对今年保住2%的经济增长率仍有信心。
而从这名主管台湾经济最高官员的风格来看,其提出的"保二"信心并不代表他认为自己对此一目标必须负责。
管中闵在今年初称台湾经济将增长4%"黄金交叉",在此一目标落空后他则以学生考试没有得第一第二名比喻说"难道要打断学生的腿"?
(责编:罗玲)
网友如有评论,请用下表:
读者反馈
台湾很惨吗?以经营品管观念来看大大的好,因为市场竞争最终仍必需见真章,淘汰恶质厂商,宣示台湾人捍卫MIT形像的决心,长期来看绝对正面。台湾敢对大到不能倒的大企业宣战,你们呢?就赌你们都不敢,因为大企业掌控就业市场及政治献金。但台湾却是中小企业多,他们才是真正经营MIT的人,而且不管多大的企业倒下,缺口马上被补上,不敢吃混棉籽加铜叶绿素的油,我们仍有苦茶油及自炸花生油芝麻油可用,所以没再怕。
风暴终究会过去,而台湾的食安会更上一层楼,跟现在平行的国家距离拉开来,让MIT代表实信用。<br><strong>戴珍珠, 台湾</stron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