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包的前世今生:从走神男友到吃瓜群众

An image that looks strikingly similar to the infamous distracted boyfriend meme. An old photo in sepia colours from the 1950s. On the right, a male Navy cadet walks with his arm around a woman also dressed in Navy attire. She has her head turned and is reaching out to an impeccably-dressed man in Marine Corps dress blues. The man looks outrageously confident.

图像来源,Leatherneck

图像加注文字,

Could this be the true original?

这张发黄的老照片最近在网上火了,因为它跟一个表情包神似。

那个表情包叫“走神的男友”。

万能表情包是指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流行图片或视频片段,配上文字可用来代替文字表达”不可言传“之意。

因为比文字多了传神、意会的特点,而且往往幽默、调侃、诙谐、妙不可言,表情包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交流语言,一个网络文化元素。

图像来源,First National

图像加注文字,

红迪网上, 这张卓别林“走神”的照片大红,与2017年最火表情包“分心男友”神似

图像来源,Twitter

图像加注文字,

走神的(花心)男友?这个表情包带火了两张老照片

这款万能表情极火,连美国乡村音乐歌星多莉·帕顿(Dolly Parton)都在推特上发了一张,勾魂女郎胸前写的Jolene是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人们常用“走神的男友”来表达吃着碗里的盯着锅里的、喜新厌旧之类的意思。

BBC记者汤姆·格肯(Tom Gerken)梳理后发现,2018年,有一阵子网上讨论十分热闹的话题是这个表情包的“精神鼻祖”。

有人说最初的走神男友是好莱坞默片大师卓别林,依据是1922年卓别林主演的一部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截图。

经查证,这张图片被修改过,不能作数。卓别林大师跟这个表情包的鼻祖无缘。

然后,1950年代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杂志上这张意味深长的照片在网上走红。

围观者议论纷纷,对画面的解读各不相同,比如水兵的女友看上了军官,军官制服真帅,军官的神情和身姿散发的自信魅力,等等。

很快它就被人做成了表情包。

格肯认为这体现了网民对老照片更感兴趣。

图像来源,u/thoughtbludgeon/Reddit

图像加注文字,

军官:老表情包;女兵:表情包;水兵:新表情包

追本溯源

不过,表情包的真正鼻祖还不是老照片。一般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表情包是这个:" :-) "。

这个ASII符号组成的笑脸符号诞生于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公告板,“生父”是该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

许多人认为它只能算字符图标,顶多是最最初级、原始的表情符号。但它生命力顽强,非但没有被动画、视频表情包淘汰,反而日益丰富,进化成了颜文字。

源于美国的颜文字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日本迅速占据世界颜文字艺术头号交椅,还研发出颜文字动画和电脑软件。

图像加注文字,

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用了meme这个词。几十年后,它在网络语境中成了“表情包”。

而发明 meme 这个词的是生物学家和作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他现年78岁。他发明的这个词和概念最早出现在他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

2017年接受BBC采访时他曾抱怨,网民对表情包的定义,“带文字的图片”,根本不对。

他当年在书中提到,meme是“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

他不愿意把互联网表情包称作加了文字的图片。

图像来源,Wisconsin Octopus

图像加注文字,

介绍对象。左:你室友嘴里的她;右:她本尊现身

优质表情包什么样?

如果幽默的文字配发噱的图片不能算表情包,那什么才算?

这个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答案。把制作表情包当作职业的人,用它们解读传播敏感政治话题、剖析事物之微妙的人,都会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表情包就是一种新的语言。

文字无法说清说透的事,表情包就可以。那叫意会。

无论是美国、英国、日本还是中国,表情包升级换代,推陈出新,专门的网站和制作专业团队前赴后继,但大都愿意保持匿名,因为神秘而更有趣致。

业内人知道,希望顺藤摸瓜搜索到自己最喜爱的表情包的起源,很有可能白费功夫。许多制作表情包的能手纯粹出于喜爱,兴趣,别无所求。

当然,表情包是一种表达工具,一种符号,用途善恶效果美丑取决于谁用来表达什么意思,出于什么动机。

网络恶棍完全可以把表情包用作欺侮、霸凌的手段 。比如,用恶毒的表情包来羞辱残障人士。

图像来源,The Judge

图像加注文字,

左图说明:相机闪关灯亮起时你心目中自己的形象,右图:你的真实面目。

表情包鼻祖

上面这幅漫画见于1921年, 美国衣阿华大学校园讽刺刊物,《法官》(The Judge)。

不久前开始在推特上流转时,就有人问它是否最早的有记录的表情包,现在流行概念中的表情包,主要借助图像和说明文字以玩笑戏谑方式表情达意。

遗憾的是,这个”愿望与现实“讽刺漫画有更早的版本,大约是在1919年或1920年。

《法官》注明这幅漫画是从另一本校园刊物,威斯康辛大学的《章鱼》(Wisconsin Octopus)杂志转载的。《章鱼》1919年创刊,1959年停刊。在1919-1920年的期刊中可以看到同一主题的其他版本。

这幅漫画可以轻易归入”今昔对比“、”假象与真相“、”期望与现实“之类调侃和幽默的反差类现代表情包范本项下,也容易换一套文字说明用在新的情境和上下文中。

网民的丰富想象力不允许它停留在这个原始框架内。变异种类繁多,例如”假如你不爱我/无法驾驭我“

图像来源,Sina Weibo (Screengrab)

中国表情包

从1998年第一代表情符比如:)、:P、:D等在中国网络上流行,到付原惠小猪佩奇的各种萌,中国的表情包历经了多次升级换代。

2002年中国宽带普及前上网不易网费又贵,表情包生存环境恶劣;全民普及宽带后,社交软件QQ携自带表情起飞,但始终屈居世界级表情Emoji之下。

自那以后,中国的网络和网民一同与时俱进,卡通形象表情包迅速成为社交网络文化的重要元素。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傅园慧火遍大江南北,线上线下之后,“洪荒之力”就被用来形容“不可阻挡”的力量,成套的表情包接踵而至。

2008年开始,始于北美的暴走漫画进入中国网络市场后开始逐渐取代原来的卡通类表情包。

与此同时也开始出现真人表情,随后表情包“诸雄争霸”,斗图成为一种现象。

再后来,伴随表情包一期长大的新生代网民不仅善于、惯于自制表情包,也会娴熟运用表情包作为武器参加网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