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亞洲富豪》影評:炫富與自嘲的雙重變奏曲

  • 郝建
  • 電影學教授,現任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音頻加註文字,

全亞裔陣容電影獲成功 好萊塢不再「洗白」?

編按:《瘋狂亞洲富豪(Crazy Rich Asians,陸譯:摘金奇緣;港譯:我的超豪男友)》是好萊塢罕見以全亞裔演員演出的一部電影,引發全球廣泛關注,引伸種族、膚色、貧富懸殊等討論。本文不代表BBC的觀點,並含有劇透。

一.色彩斑斕秀豪門

十分媚俗炫富,二分自嘲調侃,視覺風格炫目,帥哥美女玉樹臨風,《瘋狂亞洲富豪》強力點爆了北美和亞洲市場。我實在被周圍的中美朋友問得緊,趕緊去一睹芳華。

看看《驚天魔盜團》第二集(Now You See Me,港譯:非常盜;台譯:出神入化)就知道,導演朱浩偉的電影語言組接和畫面營造功夫到位,他十分擅長豪華炫目的視覺場景和快速剪輯。

《亞洲富豪》的豪華金色視覺風格讓我想起美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港台譯《大亨小傳》)。摩天大樓、湖光海景,處處盡量用飽和色調子。別墅裏凡爾賽黃耀眼,海上大貨輪的單身派對飛出火箭筒閃亮衝天。豪宅中大宴賓朋,都市中名車飛馳,看不盡許多金黃色流動閃耀。美女帥哥一律是大麥色健美皮膚。上流社會公主蒞臨的大Party,飛機上高級商務艙,豪華酒店大概是七八十幾星級,影片竭盡全力成功鋪陳出我大亞洲人一直富裕老有錢,有老錢(Old Money)。尼克他堂妹夫那身材,看得出是健身房苦出來的。導演用唯美鏡頭展示他那濕漉漉半身沐浴的鏡頭。接著是美男出浴圖,輕鬆挑動女性/男性的觀賞慾望。這個男性洗浴半身鏡頭的媚俗念頭跟《小時代》裏的男性洗澡半身鏡頭有的一拼。難怪中國的影評人和編劇周黎明說看了本片的原著小說就想起《小時代》。

兩個主人公的身份設計也是一種故意的炫耀。這一對金童玉女三十左右,兩人都在紐約大學當教授,學術上一定是出類拔萃、飛速升遷。

在《瘋狂亞洲富豪》裏,作者完美地營造了他們所需要的藝術風格,這些豪華視覺就是要讓這部作品從外到裏都發散出明確信息,講的是亞洲人,講的是我們有錢,炫的就是有錢就任性,有錢就瘋狂。從片名開始,哪裏都必須看見黃色的亞洲人,看見金錢的顏色!強力爆秀的就是個豪錢蓋天,這是導演編劇製片人的核心創意。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摘金奇緣》主要演員陣容:華裔女星吳恬敏(Constance Wu)、鄭肯(Ken Jeong)、歐陽萬成(Jimmy O. Yang)、楊紫瓊(Michelle Yeoh)、亨利·戈爾丁(Henry Golding)和關凱文(Kevin Kwan)。

二.豪門婆媳的翡翠麻將與寶石戒指

色彩斑斕擺闊氣,光怪陸離秀金錢,但是,影像流光溢彩還得靠故事骨架支撐。本片的故事設計還算將就攏得住。它的風格是浪漫喜劇,內裏的故事模型是好萊塢久已有之的家庭情節劇(Family Melodrama)。這種故事模型講的大致是家庭關係,往往用不同倫理觀念的衝突和牴觸來設置劇情矛盾。《亞洲富豪》雖然線索不算集中,邊緣人物也鬆散眾多,但是它有個女主角瑞秋跟未來婆婆宋麗諾衝突的細細線索。就像片名用「亞洲人」這頂漿糊粘貼的大帽子聚攏起觀眾一樣,這條細細線索串連起來的緊張關係和衝突勉強把這個故事勾住了,歸攏起來了。因為女主角是紐約大學的知識精英,男主人公尼克家是豪門望族,劇作上的這個差異對比設置就讓視覺上的閃亮炫富有了些敘事作用。

但是,故事不怕走俗套,怕的是在套路設計的關鍵處掉鏈子。本片故事最大的衝突是尼克的媽媽和奶奶向瑞秋發難攤牌說她母親有醜聞那一場。後面對瑞秋戲劇動作的編排是本片劇作最大的軟肋。瑞秋被羞辱後立刻扭頭跑掉,後面她拒絶見尼克是代替尼克做決定,要讓他回歸家族,這有點怪怪的。楊家實在要逼迫尼克回來操持家業,那是尼克的難題,而不是瑞秋與宋麗諾的衝突。

瑞秋與楊紫瓊扮演的宋麗諾麻將桌斗牌,是寫瑞秋把自己的愛人尼克送還他母親。如果按照現代個體獨立的觀念,愛人關係、夫妻關係理所當然地高於親子關係。瑞秋這個如此年輕的美國女孩、紐約大學教授,居然用陳舊的觀念來做高姿態擺瀟灑。

圖像來源,Warner bros

從劇作技法看,這個作品中有兩處小道具用得好,我挺喜歡。打麻將那個梗,一般西方人怕不容易看出來。Broadly 上有個沙拉·波克(Sarah Burke)專門寫了篇文章《<瘋狂亞洲富豪>裏頭的麻將,且有些你不知道的意思》。2005年上,有個生活在加拿大的華人藝術家劉溢畫了一副油畫《2008北京》,畫面上是四個女子打麻將,旁邊還站著一個端盤子女孩,她們有白人有黃種人,都裸體。作品的藝術水平一般,但在當時引起各種政治隱喻的解讀,有的人將其創造性地闡釋為中美俄日四國的關係,將那個端盤子女孩比附為台灣。

打麻將、包餃子,這些都成了使用中華文化必不可少的標配。本片那一場麻將桌的戲,其細緻豐富不見得能與李安在《色戒》裏的麻將桌戲相比較,但敘事上的表意功能卻是很清晰、很有戲劇性。

瑞秋打出的那個八條,頂得上千言萬語,她用麻將牌和言詞告訴宋麗諾,尼克跟我求婚了,我決定退出。尼克眼下不跟你們家裏起大衝突,將來你們家迎娶門當戶對的好媳婦,請記得都是我放你一馬。瑞秋推倒自己的牌面離開,觀眾看到誰才是贏家。雖然這裏瑞秋的內在觀念不見得無可挑剔,但這一段戲寫得有力度,台詞也是擲地有聲嘎嘣脆。有了這場戲,女主角能讓我記住了。

後面寫尼克的家庭回心轉意接受瑞秋,也是用小道具。尼克二次來向瑞秋朱求婚,用的是媽媽手上原來戴著的那顆綠寶石戒指,寫出了不在場的宋麗諾的母愛和對瑞秋的接受和認可。

再看看男主角尼克,人物寫得沒動作、沒性格,他那大學教授頭銜都是我從維基百科上本片主頁的介紹裏才知道。更倒霉的是,他的身材和帥氣外貌,又被他的渣男堂妹夫角色蓋過了。

圖像來源,Warner Brothers

三.自嘲能否壓住媚俗?

看過這個片子,我最喜歡的是它那一點自嘲。這片子的確是無障礙狂奔炫富之路,高音區亮出自我頌揚之歌,但它還有一個非常可貴、非常有檔次的品味。它八分炫耀,兩分自嘲。

《瘋狂富豪》透出的許多自嘲味道把它提升了檔次。瑞秋的大學閨蜜吳培林的爸爸故意被演得傻裏傻氣俗不可耐。吳培林的媽媽自豪炫耀,跟瑞秋顯擺說他們家的金黃色調臥室裝修風格是來自凡爾賽宮,這時吳培林就在旁邊嘀咕,「還來自川普的衛生間」。女主角初到尼克家,不懂習俗,端起洗手水就要暢飲。這不是紐約大學的教授精英向新加坡華人老貴族行見面行禮,而是作者在為黃皮膚人展示一下自我調侃的幽默和自信。在一餐代價萬人饑的豪華宴會上,肥胖的有錢老婦人不停地拿桌上的美食大餐餵小狗,好像那小狗還佔個座位。諸如此類,這片子走出了一條反面文章正面做的路子。不怕被笑話俗,拿出點超脫態度,以俗就俗,反倒脫俗。就連片名也有點這種反諷自嘲的味道,有的地方把這個片名翻譯成什麼《摘金奇緣》《我的超豪男友》,這些片名翻譯都沒得其精髓。瘋狂、有錢、亞洲人,就把這三個詞硬堆在一起,少一個都不成。片名的意思絶不是自豪,而是自黑。

講的是瘋狂亞洲人,可演員陣容沒有一個中國人。導演用片頭的第一條字幕把中國狠狠地吹捧到位了,據說那是拿破侖一句名言:「讓中國沉睡吧,她一旦醒來,就會叫醒整個世界」。這字幕放在這裏也不知道是吹捧還是諷刺,就算本意是吹捧也顯得用力過猛,顯得是用套話糊弄人。

在美國,你要跟猶太人說你們都很有錢,多數會被人懷疑你有固定的種族眼光甚至是不懂禮貌。許多中國人尤其不明白,說你家好有錢啊,不見得是真羨慕。在《24小時》《波士頓法律》這些美劇中不時會看見故事裏寫中國怎麼怎麼有錢,中國代表著世界發展的未來,中國買下了美國的高科技芯片或者收購了大牌律所這類情節,這往往是黑中國政府的,講的是中國威脅論的意思。

《亞洲富豪》寫出了一分幽默自嘲,一分輕鬆調侃。但是,這點自嘲能否遮蓋那許多志滿意得,能否化開那炫耀金錢的濃濃媚俗和對某些臆想的上流身份的急切歸順?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導演朱浩偉(Jon M.Chu,如圖):一位出生在當地的華人二代,導演了25年來第一部,全部都是亞裔角色的好萊塢電影。

四.黃皮面孔下的胡亂認同與撒嬌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瘋狂富豪》熱炒中,最讓我莫名驚詫的是,「亞洲人」這樣一頂滿是漏洞的黃帽子,居然點燃了許多中國人積極搶認同。

什麼瘋狂有錢亞洲人,胡扯的模糊大概念。那裏有「亞洲人」這個東西嗎,印度不也是亞洲人嗎?不也許多百萬富翁嗎?不知道是人家不帶你玩,還是你不帶人家玩。我在影院看《亞洲富豪》時,前面的預告片就有一部印度電影,也沒見人家來參與亞裔陣容大合唱。

不管在亞洲還是在美國,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彼此之間有那麼一丁點常來常往真親戚,相濡以沫優質好鄰居的感覺嗎?不要說中、日、韓、新、馬、泰之間不那麼含情脈脈,美國鬧亞裔細分,各種華人群體都吵得不認祖宗、視同陌路。

製片方精明地打起"全亞裔演員陣容"的旗號。實際上,從血統、國籍和語言文化上來看,演員班子明明是國際縱隊,可有的人非要說成是大東亞共榮圈。扯起一張黃皮膚,遮不住許多金錢的本色。在我看,這片子只應叫做個瘋狂黃種人叫板美國富豪門。

許多混亂莫名的大亞洲認同簡直令人噴飯。

中國的電影愛好者和讀書網站豆瓣網上,有個網友居然說看必須看這片子的一個原因「是覺得應該支持全華裔陣容的卡司(Cast)」。在許多中國人的奇怪身份認同中,亞裔這個大而無當的概念居然與華裔這個同樣奇大無比的概念混合重疊了。

台灣的TVBS新聞網說「要支持台灣人!」。為啥呢?因為「《瘋狂亞洲富豪》卡司都是自己人。電影台詞有提到台灣,男女主角也都是和台灣有關係的演員……飾演瑞秋的吳恬敏,爸媽真的都是台灣人。男主角亨利·戈爾丁,他是台灣女婿」。

香港的著名媒體人閭丘露薇也說是為了「亞裔演員」才去看這部作品。她的觀影行為好像是一次崇高的宏大敘事,她說:「如果不是因為這是一部好萊塢的製作,我想我不會有興趣走進電影院,一個潛在的動機,那就是作為華人,應該支持這樣的製作。畢竟,只有用票房,才能來向好萊塢的投資方證明亞裔演員的號召力,從而讓她/他們未來有更多的演出機會」。短短兩句話,她的群體概念就從「華人」跳到「亞裔」。她貢獻一份票房,居然是要向好萊塢證明什麼。這位媒體人還更有妙語連珠在後頭:「比如電影中一些相當刻意的男主角裸露上半身的鏡頭,在我看來,就是要告訴觀眾,亞洲男性同樣健美性感」。

抒發出這樣的讚嘆和願景,得有多強的大亞洲集體主義精神!得有多強的受迫害受歧視心理才會用這樣的眼光來看電影,看優美的人體?

波士頓這裏有個朋友給我發微信,他很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亞裔歡喜雀躍。作為美國華裔,我對這樣的電影非常反感,會加強其他種族對亞裔的Stereotype」。

這部電影作品的商業設計是成功的,藝術上也有可圈點之處。但我看到它在中國觀眾中間引起各種有譜沒譜的種族認同、膚色關注,而不是對優美的形式趣味和深厚的共同倫理、共通情感的熱議,暴露出我們這裏某些觀眾群體的心態和價值觀太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