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增長減慢是全球經濟的最大威脅

  • 卡瑪爾·艾哈邁德( Kamal Ahmed)
  • BBC經濟事務編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Ken Rogoff)

圖像來源,

圖像加註文字,

肯尼斯·羅格夫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減慢是全球經濟面對的最大威脅。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 肯尼斯·羅格夫(Ken Rogoff)對BBC表示,中國經濟增長減慢是全球經濟面對的最大威脅。

羅格夫表示,作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引擎之一的中國出現災難性「硬著陸」的可能不能被排除。

他說:「中國正經歷一場大的政治變革。」

羅格夫認為,「與官方公布的數據相比,我想(中國)經濟減慢的速度更快」。

他補充說,「看看世界某些有債務問題的地方,再看看中國。這些地方有信貸推動的增長,但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上周,有著全球央行智庫之稱的國際清算銀行說,中國目前債務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率為30.1%,它增加了中國經濟繁榮是基於一個不穩定信用泡沫的擔憂。

英格蘭央行金融政策委員會認為,這一數字「按國際標凖已非常高」。該委員會正對英國銀行暴露在中國經濟放緩情況下的狀況進行測試。

英國銀行在中國擁有總值5300億美元的貸款和產業,包括香港。這佔英國銀行所持有的所有外匯資產的約16%。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說,「人人都說中國有所不同,國家擁有一切,他們可以加以控制」。

但他認為,「只在某種程度上如此。中國經濟如果硬著陸,這絕對是一個擔憂」。

羅格夫說,「我們已處於一個硬著陸的水平,我們擔心中國成為更大的問題」。

「我們已理所當然地認為,無論歐洲和日本在做什麼,至少中國還在增長,中國是不可替代的」。

但他指出,「我認為印度某天會出頭,但在體量上它已遠遠落後,這是無法彌補的」。

羅格夫教授說,在任何增長減慢開始發揮影響前,歐洲經濟和美國得確保它們「立得起來」。

他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連續九年調低全球經濟增長率,幽默的是,他們又要這樣做了」。

除了中國因素,羅格夫教授表示,還有一些國際不穩定因素,包括究竟唐納德·特朗普還是希拉里·克林頓將贏得美國總統大選。

他認為,如果特朗普贏得大選,很難判斷他將如何施政;成功當選的希拉里可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但其計劃可能在眾議院遭到共和黨的阻撓。

羅格夫教授說,「我們當然感到緊張,特別是對特朗普贏得大選感到緊張,因為不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在羅格夫看來,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都不令人喜歡。「我認為自由貿易令美國及其領導地位獲益。以經濟學家的觀察來看,這是一場痛苦的選舉」。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格夫說,英國宣佈脫離歐盟對英國經濟的影響現在還不清楚,因為很難定義脫歐後可能達成的貿易模式,或者判斷英國脫歐後歐洲經濟體的表現狀況。

儘管對英格蘭央行積極應對脫歐公投結果的作法表示讚賞,但羅格夫教授表示,央行正處於一個日益令人反感的位置。

他說:「貨幣政策有其局限,它不是萬能的」。狀況好的時候,歸功於己;不好之時,又承受太多責難,這就是央行的問題所在。

但貨幣政策不能使老齡化的經濟體年輕,不能使毫無創新的經濟突然有變革,也不能使經濟體的殭屍銀行企業突然奇蹟般地變得健康。

羅格夫說,「我對目前的貨幣政策表示關注,因為它被要求承擔很多原本沒有的角色,比如要求印錢,用直升機撒錢,發給大家」。

在歐洲,央行正買下公司債務市場相當大的一部分,中國、印度和日本的央行也在做同樣的事。

羅格夫教授指出:「還有一些其它的擔憂:從長遠來講,央行正失去自己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