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爆发甲流疫苗信心危机
- 林楠森
- BBC中文網駐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衛生部門認為使用的疫苗沒有問題(圖片提供:台灣國光生物科技公司)
台灣因為注射甲型流感H1N1疫苗後的多起死亡事件引發信心危機,導致許多民眾不願注射疫苗。
衛生當局目前正考慮將原計劃購入的疫苗退貨或換成其它疫苗。
甲型流感爆發以來,衛生當局為控制疫情持續擴大對民眾注射疫苗,但是注射疫苗後發生的死亡事件也使民眾對疫苗安全失去信心。
按台灣中央疫情統計中心至上周為止的統計,通報了17宗接種疫苗後死亡案例,目前司法已介入調查這些接種疫苗者的死因。
注射疫苗者共通報了168起嚴重不良反應,衛生署的監測資料說,除了死亡外其它嚴重不良反應包括危及生命,導致住院,造成永久性殘疾,延長已住院病人住院時間,以及胎兒先天畸型等。
信心危機
台灣衛生署的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對BBC中文網說,有一些死亡事件已排除了疫苗的可能性,但也有一些死亡案例還沒有作出判斷。
他說目前台灣民眾約有22%完成了疫苗的注射,而其中六個月以上到九歲以下的兒童接種率則達成七成。
兒童特別高的疫苗接種率,是因為衛生當局在學校全面進行疫苗注射,但發生原本健康的兒童在接種疫苗後的死亡案例,也造成了社會上對疫苗安全性的恐慌。
疾管局規劃兒童疫苗注射兩劑,即在第一劑注射後一段時間再注射另一劑,但在家長對疫苗的信心危機下,施文儀指出目前六個月以上到九歲以下的兒童約僅兩成多完成兩劑的注射。
衛生當局此前雖以科學理由以及提出統計數據表示疫苗並非不安全,但其未經詳細調查的迅速反應並未得到多數民眾信任。
供過於求
台灣民眾接種的疫苗分別來自台灣自製的「國光」疫苗以及進口諾華藥廠的疫苗,原本民眾無法自由選擇,但在安全信心危機下衛生當局上周末開放民眾有選擇的權力。
若以開放自由選擇疫苗製造廠家後一兩天內的情況來看,民眾的信心危機仍然存在,自願注射疫苗者並未因此一政策而顯著增加。
衛生署此前向國光公司購買了一千萬劑疫苗,向諾華購買了五百萬劑,這些疫苗已簽定了購買合同,但仍有數百萬劑未到貨。
國光公司董事長的詹啟賢曾任衛生署長及國民黨副秘書長,在受到外界質疑下,他上周接受媒體專訪稱其生產的疫苗合乎規範。
在信心危機未除的情況下,這些疫苗對台灣社會來說將形成供過於求的狀況,另外據疾管局指出,目前甲型流感在台灣的疫情已得到控制,持續在谷底中持平。
施文儀說,這些疫苗的保存年限是一年左右,還沒有交貨的部份在合同許可範圍內,可能考慮退貨或者是向藥廠換成其它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