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金门炮战老兵重返战场凭吊

  • 林楠森
  • BBC中文網台北特約記者
八二三炮戰參戰老兵重返金門憶舊
圖像加註文字,

八二三炮戰參戰老兵重返金門憶舊。(照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一群參與金門炮戰的老兵,在炮戰爆發紀念日重返當年戰場,憑吊這場發生在五十二年前的炮戰。

台灣的海軍陸戰隊安排活動紀念當年搶灘行動,邀請當年在炮火下搶灘的官兵,搭新式的兩棲突擊車探視當年戰場。

炮戰的爆發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從1958年8月23日密集向金門發射各式炮彈,金門島上的國軍也在美軍支持武器與運補下回炮反擊。

當年密集的炮戰持續了約一個半月時間,曾在七七事變中率領國軍與日軍作戰的吉星文,也在炮戰中遭到解放軍的炮彈擊中陣亡。

公墓祭拜

軍方同金門縣政府共同在太武山公墓祭拜當年陣亡軍人,軍方表示當年因為有參戰官兵的奮戰,才讓後人享有民主自由與和平繁榮的生活。

台灣民間對這場稱為八二三炮戰的紀念活動關注不多,但軍方仍以較高規模看待此一戰役。

台軍駐金門島指揮官張慶翔說,即使已經過了52個年頭,但八二三是個永不被遺忘的日子,年輕後輩仍能通過曾經參戰的戰士口中,重溫當年國軍將士英勇衛國,捨命抗敵的場景。

「和平廣場」

台灣總統馬英九在兩年前炮戰五十週年時到訪金門,他稱將把金門此一歷史上的殺戮戰場改變為兩岸間的和平廣場。

雖然目前兩岸關係被許多觀察人士認為是1950年代以來最和緩時期,但解放軍仍有逾千枚導彈瞄凖台灣,北京也未承諾將不會再對台灣動武。

台灣駐守金門島上的兵力與當年相較已大幅減少;金門目前則與曾互相炮轟的廈門往來密切,除了熱絡的渡輪往返外,雙方並於去年開始定期舉行盛大的金廈泳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