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财经大事回顾(上)

希臘政府緊縮財政,導致全國各地工潮此起彼伏。
2010年,全球經濟終於出現整體增長,但新聞頭條更多關注的是圍繞美國和中國匯率爭執而展開並擴散的"貨幣戰",以及歐洲債務危機爆發。
美國次貸危機觸發全球金融危機,導致2009年出現了30年不遇的情況:全球經濟年總產值縮水。到了2010年,這一趨勢有所改觀,經濟止跌回升。
不過,在觀察人士眼裏卻更像深壑上糊的一層紙,平滑只是表象;世界經濟的地層斷裂帶依然存在,依然活躍;
中國的匯率機制改革和巨額貿易順差並沒有顯著的改觀,而美國依然大手大腳地花借來的錢。
銀行業改革
隨著金融危機的陰雲漸漸消散,美國銀行業改革成了2010年一件大西洋兩岸密切關注的焦點。
美國總統奧巴馬2010年1月發表講話,宣佈對銀行業開徵新稅種,以回收危機期間政府投入的救助資金。
奧巴馬政府還聽取了83歲高齡的前美聯儲局長沃克爾的建議,提出禁止商業銀行用客戶的儲蓄款去做高風險的金融投資。
白宮提出的銀行業改革措施有部分得到國會的批准,但把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分離的所謂沃克爾規定卻被弱化了很多。
而圍繞銀行業改革的辯論或許將延續到2011年甚至更長時間。
「歐豬」(PIGS)
歐洲呢,在2010年出現了"歐豬"的稱呼,即葡萄牙、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這四個政府債務之重已足以釀成危機的歐元國家。
希臘率先申請國際援助,通過緊縮財政開支削減預算赤字來獲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盟的財政救助。
對歐元區和歐元來說,希臘危機無異於大地震。
壞消息往往喜歡結伴而來 - 希臘之後,愛爾蘭也提出申請國際救助。
BBC記者麥吉恩在都柏林看到在經濟沸騰、房地產泡沫膨脹時期建的許多房屋現在成了空置的"鬼屋",甚至有不少沒有完工的"爛尾樓"。
開發所需的資金基本上都來自銀行貸款。
雖然愛爾蘭的危機集中體現在銀行業瀕臨破產,但問題的根源比房地產泡沫複雜得多。
就像一位愛爾蘭議員所說的,議員、規劃部門、地產開發商和土地所有者的貪婪和盲目,導致愛爾蘭各地出現了許多沒人想要,而現在又誰都負擔不起的房子。
歐元的危機
希臘和愛爾蘭都是歐元區成員。
歐元的批評者指出,這個歐洲單一貨幣體系對希臘和愛爾蘭的經濟危機難辭其咎。
愛爾蘭眼看著房地產市場的沸騰和泡沫膨脹,卻無法通過提息來降溫,因為歐元區的利率由歐洲央行根據16個成員國的總體情況來設定。
2010年接近年底時,已經有輿論認為歐元如保持現狀則死路一條。也有人在考慮是否應該把歐元區內的窮國、富國分開。
歐元區領頭羊德國總理默克爾說:「如果歐元失敗,那麼歐洲必然失敗。如果我們能戰勝面臨的艱險,那歐元和歐洲將比以前更強壯。「
歐元處境不妙時,中國政府表示支持歐元。
在12月下旬的中歐經貿高層對話時,副總理王岐山再次表示支持的態度,歐盟不少官員理解這意味著中國將購買更多歐元區國家的債券。這一信號使得歐元對美元的匯率堅挺了不少。
英國雖然不屬於歐元區,但2010年中當選的聯合政府發現公共財政赤字巨大,雖然前任工黨政府救贖負債累累的銀行取得了成效,但政府無力承受巨額債務,因此大刀闊斧削減公共開支,帶領國家進入緊縮財政時代。
歐洲不少人擔心歐洲的經濟危機為資金雄厚的中國企業大舉併購、投資提供了機會,但這種擔心在2010年結束時還沒有看到無可爭辯的事實來佐證。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政府對希臘確實有具體的投資計劃,但實施情況如何現在判斷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