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監察院委員集體與院長公開互批
- 林楠森
-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台監察院長王建煊(資料圖)
台灣監察院長王建煊與該院公開互批,在王建煊說監察委員是政治酬庸產物後,逾半監委集體發表公開信回批王建煊"信口雌黃"。
引起王建煊對其領導的監察院成員公開批評導火線,是基隆市長張通榮就一起酒駕案施壓警局的案件,監委在調查該案後不予彈劾。
張通榮因該案已遭法院以"教唆公務員縱放人犯"判罪處緩刑,在彈劾案兩度未通過下王建煊說若不能伸張正義的監察院"關了比較好",並指許多監察委員是政治酬庸下取得職務。
雖然台灣輿論質疑監察院在憲政下角色與政治酬庸批評時有所聞,但過去從未有在任院長公開贊同,王建煊此言一齣引起了該院19名監委聯名反批。
"政治酬庸"
這些監委通過公開信說王建煊本周三兩度召集媒體,"除指斥彈劾案未成立外,並對監察院之成員結構信口雌黃,對監察權之存癈,多所譏評"。
該公開信並稱按規定監察院長對彈劾案不得指使或干涉,"王建煊院長明知故犯,令人驚訝不已,身為現任監察院長卻對我國設置監察權之憲法精義語多羞辱,尤令人不敢置信"。
除了這些監委否認自己是政治酬庸下的產物外,目前出訪的馬英九也在拉美否認其提名是政治酬庸。
台灣本屆監委任期將在明年屆滿,王建煊在接受台媒專訪時說馬英九目前"光環"很小,明年提名的新監委政治酬庸會更嚴重,"情況會更糟"。
"御史大夫"
監察院是台灣政府五院之一,其地位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等相當,包括監察院長與委員都是由總統提名,其目前共有29名監委。
此一孫中山五權憲法下的監察委員被王建煊稱為類似中國歷史上的"御史大夫",他說若監察院能發揮御史功能,"國父地下有知也會含笑"。
但這種"御史大夫"的思路,台灣一些憲法學者一直質疑其是一種從封建王朝過渡來產物,與三權分立的現代政府體制不符,並導致諸多問題。
在民進黨執政時監察院曾因國民黨抵制陳水扁提名人選而使許多職位懸空三年,王建煊諷刺說,有人說監察院做得最好的時間,就是那三年沒有監察院的空窗期。
(責編:尚清)
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台灣大埔強拆案引起民眾激烈反彈
台灣苗栗大埔的民宅被強拆引發民眾激烈反彈,抗議人士試圖在政府門前潑油漆抗議而遭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