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拜登斡旋亞太 穩定安撫為要務

  • 陳志芬
  • BBC中文網記者
美方不期望影響長遠中美關係發展
圖像加註文字,

美方不期望影響長遠中美關係發展

為了重返亞洲,為了安撫盟國,美國一方面照顧自己在東亞及盟國的利益,同時必須對外強調關注中國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

但從美國副總統拜登公開發表的言論看出,美方是不期望影響長遠的中美關係發展,避免區域內可能的任何衝突,落實美國總統奧巴馬「更穩定區域安全」的亞太政策。

拜登在北京期間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後,兩人皆未公開提及外界關注中國上月底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一事。但隨即透過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重申,美國不承認中國宣佈的東海防空識別區,指中國在沒有經過協調下宣佈東海防空識別區,這是在高度敏感區域片面改變現狀,擔心導致誤判與對抗性的挑釁行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不示弱,回應指出,中方已告知造訪北京的美國副總統拜登,中方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決定符合國際法。從以上的表述可以看出,在這些問題上是各不讓步,也可以說是各自表述立場,根本沒有進展。

防空識別區各自表述

拜登早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劃定前已安排好這趟訪問亞洲三國行程,故此行主要目的還是談貿易,沒有刻意突出中國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問題,中美各自表述了彼此的立場,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哈夫稱,拜登已向中方表明美方對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關注,強調這是中美雙方討論的其中一個議題。美方對兩國關係長遠前景持正面積極態度。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美國研究部主任騰建群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表示,從美國的立場去想,當然不願意看到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的舉動,這是直接影響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過去一直是美國的勢力,而日本趁拜登訪華更刻意強調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的危險;不過美國也提不出具體理由指責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美國的「著急」理由也不能直接向外表達。

正如美國國務院強調,中國在東海設防空識別區只是雙方其中一個議題,兩國的關係在很多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在多方面戰略合作上已不能沒有對方,區域內及兩國之間,穩定關係更為重要,因此拜登這次訪華時值年末,有著總結與前瞻的雙重意義,梳理中美關係,為明年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鋪路。

騰建群指出,拜登的角色就是奧巴馬政府推行重返亞太政策的使者,拜登東亞訪問之行,具有安撫盟國及加強美國與東亞三國關係的建立。

更穩定的區域安全

白宮國家安顧問賴斯日前在發表奧巴馬第二任期亞太政策演說時強調,「更穩定的區域安全」是奧巴馬亞太政策的第一要務。全球第二大與第三大的經濟體都在亞太地區,韓國經濟實力也不斷提升,美國現實上無法承擔區域內任何可能發生的衝突,因此透過外交途徑斡旋是奧巴馬政府第一偏好選項。

騰建群分析指,目前中美的關係處於不管雙方願意不願意,即使在競爭,合作領域仍是不斷增加。他說:"中美力量在此消彼長,兩邊都知道不可能直接衝突,兩國的領導人都意識得到不可能有任何的踫撞,沒有勝負,只有兩敗,因此現實上只可以避免衝突,盡量增加互信,容許彼此的分歧,以戰略合作為大前題。"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拜登會談氣氛友好,但雙方都不會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上讓步。

他認為,雙方願意在國際問題上和經濟問題上願意進一步合作,但戰略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雙方都不會因為拜登訪華而做出實質性的讓步,但中美採取闡明各自立場,防止雙方在這個問題上存在嚴重對立,而影響到其它領域上合作。

(責編:蕭爾)

網友如有評論,請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