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部部長:鼓勵柴靜式關注環境

圖像來源,Reuters
霧霾問題困擾中國大城市數年,有網友質問:「我們有像今天這樣嚴肅認真的重視過霧霾嗎?從來沒有。」
中國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周日(3月1日)表示,他認真地看了前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柴靜的紀錄片,並已經給她發短信感謝她喚起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
陳吉寧還說,對柴靜的報道,要用積極和善意的態度來鼓勵這種行為。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很重要,將認真採納落實媒體意見。
柴靜自費拍攝紀錄片《穹頂之下》探討霧霾問題,本周末立即成為中國社交媒體上最熱門的討論話題。
今年39歲的柴靜在任職中央電視台期間曾擔任《新聞調查》節目記者,參與有關非典(SARS,又譯:薩斯)及礦難等真相調查,並因此被中國觀眾所熟知;2013年,她又出版了講述其在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看見》,銷量超過100萬冊,成為年度最暢銷書籍。
女兒患病
不過,2014年初,柴靜離開了央視,從此消失在公眾視線內。
但日前,在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對柴靜的專訪中,她透露過去一年來自費製作了一部紀錄片《穹頂之下》,探究霧霾是什麼,霧霾的起因和如何治理等三個問題。
柴靜在專訪中還承認,她有這個念頭是因為剛出生的女兒被發現有腫瘤,因此決定自費100萬人民幣和朋友一起製作這部紀錄片。
雖然有關紀錄片拍攝後並沒有在中國官方的電視台播出,而是以自媒體視頻方式先在微信朋友圈中傳播,但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已經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據非正式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日零點,該調查視頻點擊率已經突破3100萬次。
反對聲音
在柴靜紀錄片播放之後,在網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同聲音。
有人批評柴靜出於私心拍攝紀錄片,因此紀錄片缺乏客觀性。
科普作家方舟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則表示,沒有證據顯示腫瘤與霧霾有關。
他還認為,吸煙的危害比霧霾嚴重得多,並希望有央視辭職主持人能自費百萬調查中國吸煙危害和控煙不力。
也有人批評柴靜在紀錄片把造成霧霾的責任歸咎於企業和個人,而沒有指出政府和制度的責任。
還有個別專家認為,柴靜的調查缺乏專業科學性,其中提出的一些數據也有問題。
支持意見
但與此同時,在中國媒體和社交平台上,有更多的聲音肯定柴靜的舉動。
《南方都市報》旗下南都全娛樂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媒體沒有什麼資格去罵她(柴靜)的這次霧霾調查。至少在與霧霾的抗爭中,她比我們很多人表現都更出色。
著名網絡名人「作業本」也在微博上留言說:「不用管柴靜國籍在哪,她懂不懂霧霾,也別在乎專業性技術性高低,也不用管她提沒提出解決方法,紀錄片的意義在於,觸發全網關注,造成全民討論,引來全國注視。這就是它的最大價值,完成了使命。我們有像今天這樣嚴肅認真的重視過霧霾嗎?從來沒有。」
(撰稿:李文/責編:列爾)
若您對這篇報道有任何意見或感想,歡迎使用下表給我們發來您的意見:
網友反饋
我從這個視頻裏看到了希望。不僅僅是環境治理方面的。更是現在的中國有人敢站出來,說實話,媒體和社會體制正在走向透明。太棒了!
Bella, 英國
為柴靜點讚
「每次在夜空中,看到這顆星球孤獨旋轉,我心中都會有一種難以言狀的依戀和親切。將來有一天,我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我的孩子還在其中生活,這個世界就與我有關。所以我才凝視她,就像我凝視你;所以我才守護她,就像我守護你。」
——引自柴靜演講結束語
今天看了柴靜《穹頂之下》的演講視頻。她說的霧霾問題與我,與這個國家的每一個人休戚相關,所以我要為她點讚。
她以一位母親的身份體驗了霧霾帶給她的切膚之痛,告訴我們霧霾是什麼;她用一雙記者的眼睛捕捉霧霾來自何處,驚心動魄,鐵證如山;她憑良知啟迪大眾,面對霧霾,我們怎麼辦。
在偌大的舞台上,這位女性,這位年輕的母親說:「這是我與霧霾的私人恩怨……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諉,我要站出來做一點什麼。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時,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她在演講結束時深情地說:「每次在夜空中,看到這顆星球孤獨旋轉,我心中都會有一種難以言狀的依戀和親切。將來有一天,我會離開這個世界,但我的孩子還在其中生活,這個世界就與我有關。所以我才凝視她,就像我凝視你;所以我才守護她,就像我守護你。」
她其實是在代表人類向霧霾宣戰。
她看上去柔弱卻無比強大,安靜卻情深似海,那樣樸素卻又美麗動人。
張沐, 中國上海
必須給柴靜點讚!用實際行動喚醒人們行動起來才能改變!
i.b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