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中國:卡梅倫訪華-重利輕義之旅?

  • 蒙克
  • BBC中文網
英國首相卡梅倫
圖像加註文字,

英國首相率領龐大的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引起英國媒體一片質疑聲。卡梅倫被指放棄普世價值、討好中國

40多年前毛澤東說過喜歡西方右派的名言。據分析這是因為在毛澤東眼中,西方的右派比左派更現實,更容易打交道。現在英國保守黨首相卡梅倫訪華的商貿之旅似乎再次印證了保守派更務實的說法。

英國首相率領龐大的經貿代表團訪問中國,引起英國媒體一片質疑聲。卡梅倫被指放棄普世價值、討好中國。還有評論指責卡梅倫在人權問題上表現出明顯轉變,顯然不符合英國的外交利益。

不過,政治立場親保守黨的英國《每日電訊報》說,英中貿易和對話也能有助於改善中國的人權狀況,因為隨著中國對世界更開放,中國領導人就更可能意識到,民主和發展是相互關聯的。中國官方媒體也高度評價卡梅倫發揮「商人」作用,強調了中英貿易的重要性,以及未來商貿合作的巨大潛力。

「我喜歡右派」

1972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尼克松時對他說:「我喜歡右派。人家說,你是右派,共和黨是右傾。(英國)希斯首相也是右傾」。 「我比較樂見這些右派掌權。」

美國共和黨總統尼克松回答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看到,美國的左派只能誇誇其談的事,右派卻能做到,至少目前是如此。」

圖像加註文字,

1972年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尼克松時對他說:「我喜歡右派。人家說,你是右派,共和黨是右傾。(英國)希斯首相也是右傾」。

追求保守主義理想,推行保守主義政策是美國共和黨的的主流,因此他們被看作類似英國的保守黨。英美保守勢力對面是自由派和進步主義者,後者更關注勞工權利、社會保障、公民權利、環保等議題。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分歧也反映在外交政策方面。

「道德外交政策」

上世紀90年代工黨政府上台伊始,工黨外交大臣庫克就信誓旦旦地要執行「道德外交政策」,堅持英國的外交政策「必須要有道德內容」。當時處於道德外交討論核心的問題是英國向「壓迫性」國家的軍火出口問題。

當時軍火出口佔世界市場四分之一的英國,軍火工業維持了十幾萬人的就業,如果執行道德外交、嚴格按照人權標凖發放軍火出口許可,英國的出口和就業勢必受到嚴重影響。

工黨政府在軍火出口問題上權衡國家戰略利益,經濟利益時,人權標凖被大打折扣。有研究指出,美、德、英、法等西方主要軍火出口國在出口軍火方面人權標凖基本都讓位於經濟利益考慮。

當時保守黨批評工黨提出的「道德外交」缺乏新意,說唯一有新意就是發表了「偉大的公共宣言」。

擱置人權問題?

英國向「壓迫性」國家出口軍火引起爭議,所謂「壓迫性」國家也包括中國。不過這次卡梅倫訪問中國在英國媒體被非議的主要是同西藏相關的人權問題。有分析認為,財政大臣奧斯本贏得了內閣的辯論,使英國政府決定改變對西藏和中國的政策以全面恢復同中國的外交和經貿關係。

在卡梅倫訪華前,支持西藏組織向首相府提出要求卡梅倫同中國領導人會談時提及西藏人權問題時,他們從政府官員得到的消息是:英國已經「翻過了(關於達賴喇嘛)這一頁」。唐寧街10號的官員說:「這次訪問是前瞻性的。此問題已經考慮過了。這次訪問事關未來以及我們如何加速發展英中關係。」

在工黨政府當初提倡「道德外交」時,歐盟通過了關於出口軍火的行為凖則,其中規定當一國以道德理由拒絕對某國的軍火出口訂單時,其他成員國不得乘虛而入從中漁利,不能同有關國家簽訂軍火出口合同。但在西藏問題上歐盟卻沒有統一的外交立場。

聯合對付中國?

許多支持西藏的人士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更需要歐盟,特別是當經濟發展成為中共鞏固自身合法性的唯一途徑的時候更是如此。但因為在西藏問題上缺乏統一的立場,歐盟國家更容易受制於中國的經濟利誘和外交抵制的軟硬兼施。

今年4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問中國受到隆重禮遇,與中國對英國的公開冷落形成鮮明對比。外交官分析說,中國厚待法國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向英國施壓,懲罰英國首相卡梅倫在2012年會見達賴喇嘛。

40年前中國的革命領袖承認自己喜歡右派,今天的中國領導人早已突破了過去中國右派的標凖。除了堅持允許資本家入黨的「一黨制」,他們在社會和經濟政策上甚至同西方的右派沒有本質區別。在這種形勢下談西方一致對付中國,已經沒有了意識形態方面的理由。

網友如有評論,請用下表:

讀者反饋

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對義利之論發人深省,英國首相卡梅倫以求利之心訪華,對著一班捨公義、棄憐憫、緊抓權錢不放的領導,粗俗一點說,正是【姣婆遇上脂粉客】,期望他們從人權正義出發擦出火花,畢竟是奢望。身處這個權錢主導的時代,要維護正義,要爭取民主與自由,是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與犧牲,唯靠莊敬自強,外國勢力的聲援與支持,乃可恃而不可恃也。孫中山、甘地、曼德拉的精神與魄力,他們走過的路,斑斑的血淚與汗水,足堪我們參考借鏡。<strong>孟光, Hong Kong</strong><br/>

卡梅倫被指放棄 普世價值、討好中國

什麼是普世價值。這個世界很精彩,當今世界很現實。

有奶就是娘。

英國處處做某大國的小伙幫

就體現了普世價值-像『解放』伊拉克。

那『解放』伊拉克又是在討好誰?

<strong>x pin ww, syd</strong><br/>

利益永遠是第一位!對英美感到失望!<strong>未署名</strong><br/>

重利輕義--來形容現在的英國現狀,恰如其分。英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弱,保住本國人民的飯碗是最實際的,其他,像人權、民主等等都將淪為二輪國家的不佔地的地位。

<strong>匿名, 北京</stron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