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春晚被指「歧視」非洲人 中非友誼與「種族問題」的一線之隔

非裔演員米蘭(右)說覺得婁乃鳴(左)化妝飾演非洲人很有親切感。
圖像加註文字,

非裔演員米蘭(右)說覺得婁乃鳴(左)化妝飾演非洲人很有親切感。

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春晚每年都成為焦點,吸引數以億計觀眾收看。今年內容就變得很國際化,有外國歌手在春晚高唱《我愛你中國》,亦有非洲人參與演出,但也引發了「種族主義」的討論。

其中引發爭議的環節,是一個名為「同喜同樂」的小品。來自加納、肯尼亞、烏干達及科特迪瓦等國的表演者與鄭愷、婁乃鳴、大兵等共同演出。這些非洲裔表演者在春晚中操流利普通話,故事提到中國在非洲修建鐵路,有非洲人希望去中國留學,嫁給高富帥等等,整體而言是歌頌中非合作,顯示非洲人受惠於中國投資,對中國表示感激。

中國女藝人婁乃鳴為此塗黑臉、刻意把臀部弄大扮演黑人,另外一名非洲裔表演者飾演猴子角色。

節目播出之後隨即引來網民熱議,不論是在微博還是推特上,均有人批評這個節目是「種族主義」(racist)、生硬的「文化輸出」,質疑「這怎麼能夠過審?」,認為有關單位應該道歉。

一些網民提出,如果將心比己,也不願意看到外國電影嘲諷華人。又指他們沒有從2016年一則把黑人洗到變亞洲人的洗衣液廣告中汲取教訓。激烈討論下,微博上的一些留言和評論一度被刪除。

圖像來源,WEIBO

圖像來源,WEIBO

圖像來源,WEIBO

「推特」上也有人批評央視「種族歧視」,當中包括黑人用戶,其中一人說央視春晚是全球很多人看的節目,這次對非洲的描述「極為尷尬」,完全是「最壞的種族主義」。也有中國網民在「推特」上解釋央視不代表中國人的立場,對事件表示歉意。

有微博網民認為,這僅是彰顯中非友誼的小品,並非刻意想醜化非洲人,不應該那麼快得出「種族歧視」的結論;亦有人提出,不應該用「歐美政治正確的思維」去看待。不過這種留言屬於少數,大部分的中國網民也是認為應該對這類題材具備敏感度。

圖像來源,WEIBO

圖像來源,WEIBO

圖像來源,WEIBO

中國軟實力有待改善

BBC駐北京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

春晚近年成為了春節的重要傳統之一,就好像餃子、燈籠一樣。在華而不實的舞台上,舞團表演精心編排和富有情感的舞蹈,陪伴數以百萬計家庭團聚,大眾媒體成為連結人民的工具,共度這全國性的時刻。

近年愈來愈多人抱怨春晚愈趨政治化,今年並不例外,整場春晚就像是慶祝國家崛起和振興的盛會。

顯言易見,這套有關非洲的小品也是這願景的一部分,也再次證明大型宣傳不能夠提升藝術的層次。更令人關注的是,這場令人尷尬的演出與中國官方的立場不一致。

中國對非洲的投資是有份定義當今世代的經濟故事,伴隨著大規模的宣傳推動。對於被指有後殖民主義的意圖,中國一直堅稱沒有剝削任何人,而是與非洲伙伴合作達至互惠互利。

在國營電視台重要時段播放中國女演員塗黑臉,帶領一個非裔男子扮演猴子,用這一方法來歌頌重要的貿易關係,看來是判斷失當。

是單純的笨拙天真?還是有更深層的意味?無論是甚麼原因,這均反映中國的軟實力工程,仍然有待改進。

在爭議發酵之際,春晚微博發佈了一段有關這部小品的幕後片段,塗黑臉的導演兼演員婁乃鳴解釋這是中非友誼的小品,講到中非文化交流與碰撞,提及中國在非洲修鐵路和大自然的這種關係,片段中非洲裔表演者米蘭表示, 就像她媽媽一樣,婁乃鳴塗黑臉化完妝後,覺得很有親切感:「她所有的性格都跟非洲人一模一樣。」

婁乃鳴說這次交流特別有意義,自己很怕演成一個中國老太太,但是這些非洲表演者叫她媽媽時,讓她特別激動,感到被肯定。

什麼是「塗黑臉」(black face)?

「塗黑臉」是指不是黑人的演員故意把臉塗黑,模仿黑人,以前在歐美很流行、很常見。但隨著時代改變,這種做法開始被認為是歧視黑人,變成敏感話題。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這是1931年美國的黑臉走唱秀圖片。

2016年美國有一名白人學生,被拍攝到把臉塗黑,諷刺參加抗議當地警方針對黑人的遊行人士。她所屬的學校隨即道歉,指校方「譴責她的行為」。日本有一名當地演員上月把臉塗黑,打扮成美國黑人演員埃迪‧墨菲(Eddie Murphy),片段播出後引來批評。但有意見指,這些評論過於敏感,許多地方許多時候並不會意識到美國社會對這種「塗黑臉」的忌諱。

相對來說,大部分中國人沒有與黑人交流的經驗,也沒有經歷歐美般的黑奴、種族問題等等,有評論認為節目並非刻意想醜化非洲人。

來自尼日利亞的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研究員凌邁(Michael Ehizuelen)認為,問題源於許多中國人都不認識真正的非洲,令他們無法正確講述有關非洲的故事。

他對BBC中文表示,節目「錯誤解讀了非洲」,放進許多令人「不能接受」的元素,包括那名把臉塗黑,打扮成黑人的中國演員。

「如果一個白人把自己的臉塗成黃皮膚,中國人會怎樣想?」他指,春晚的節目顯示「連中國官方媒體的高層」也缺乏對非洲的認識,認為中方官方「需要向觀眾呈現一個更現代化的非洲」。

音頻加註文字,

非洲人在中國:他們如何看自己的經歷?

一帶一路」跨國合作演繹?

央視春晚在周四晚播放,這一節目估計有8億觀眾,有指是全球最多人收看的節目。除了這個環節外,春晚另一亮點就是有來自美國、俄羅斯、法國、意大利及拉脫維亞的外國歌手與張英席、金婷婷,一同高唱《我愛你中國》:「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獻給你,我的母親,我的祖國。」

據人民網刊登的評論文章,中外明星同台是今年春晚一大特色,來自英美法等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家亮相春晚,「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內容精彩、氣質獨特」,形容這些表演「讓人忍俊不禁」、體現中國文化「強大影響力與感召力」。

而新華網刊登的文章則指,這一小品以中非友誼為主題展開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故事」,跨越國界的合作演繹是"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