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两千多亿美元外汇损失

人民幣和美元

圖像來源,AP

圖像加註文字,

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預期導致熱錢湧入

研究稱隨著人民幣升值,央行外匯資產七年來已有兩千多億美元的匯率損失。這一說法對否?

中國發改委經濟研究所財政金融室主任張岸元日前撰文稱,如果將每年外匯儲備增量以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測算換匯成本,再以升值後不同的匯率水平測算匯率成本,到2010年年末,2003年以來央行每年增加的外匯儲備已經發生的匯率損失高達2711億美元。

張岸元表示,這一損失肯定無法通過外匯對外投資收益彌補,除了中央銀行,不會有任何一家商業性機構會幹這種賠本買賣。

中國媒體還報道張岸元的進一步分析指出:「如果未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到6, 那2003年以來增加儲備的匯率損失將攀升到5786億美元」。

張岸元的文章表示,無論是從外匯保值增值的需要出發,還是從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來看,外儲分流都是一個急迫的事情。

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金融管理系教授孫來祥認為,張岸元的分析僅從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的銀行帳面角度看,損失確實巨大驚人。但看這個問題需要從動態和全局的角度全面考慮。

美元和人民幣

孫來祥說,如果以美元計價,或者從美元貶值、歐元及日元相對升值的角度看,中國的外匯儲備並沒有多少損失。

他說,關鍵問題在於,目前中國巨大的外匯儲備除了持有美元外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所以,他同意張岸元的對保護外儲的結論,即外儲分流是中國面臨的急迫問題。

他分析說,假定中國仍保持巨大外匯儲備數字,因為沒有更好選擇,從長遠說,持有美元並非壞的選擇,因為歐元區經濟復蘇艱難,而日本又受到地震海嘯重創,這使得歐元和日元的風險都比較大。而美國的經濟復蘇潛力還是很可觀的。

孫來祥說,當然,中國沒有必要持有這麼巨大的外匯儲備。如何減少或不再增加外匯儲備也是中國今後面臨的問題。

人民幣升值

在張岸元的文章發表後,很多中國的網友都認為美國通過量化寬鬆開動印鈔機,把中國勞動人民辛苦掙來的上千億「血汗錢」不費吹灰之力又掙走了。

孫來祥說,這個看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對,但由於美元二戰後在世界上的獨特地位,所有其他經濟起飛的國家都在美元貶值時會在以本幣計算時產生損失,無法避免。而美國量化寬鬆政策主要從國內經濟考慮,而非針對外國。

此前,很多中國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升值也是遏制通脹的一個手段。

但因為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造成大量熱錢流入中國,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的外匯儲備猛增1974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5%。中國很多金融專家認為其中包括大量「熱錢」,即國際投機性流資。

國際資產價格大幅上升和熱錢湧入,加上通脹上升,又使一些經濟學者開始質疑「人民幣升值對抗通脹」論。此外,人民幣升值也對中國出口和有關部門的就業等問題造成威脅。

孫來祥說,中國要長遠解決對外匯儲備的保值和增強宏觀調控力度的話,需要改變外匯儲備管理高度集中的模式,讓人民幣更加市場化,讓企業擁有更大的外匯管理處置權力,增加投資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