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国:中国的“软实力”为何不受欢迎?

圖像來源,BBC World Service
中國公司承建肯尼亞的耗資3.3億美元的首條高速公路,將在今年底完工。
這些年中國花了不少力氣打造以「經濟+文化」為內涵的「軟實力」。其中的「文化軟實力」因今年對阿拉伯國家革命的選擇性報道方式,使中國媒體的公信力成為各國媒體及網民質疑的焦點。對外投資雖獲大幅增長——截至2011年2月底,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已高達2640億美元。但事與願違,中國「經濟軟實力」所到之處,卻引起世界的不安。更諷刺的是,這種不安主要來自於被中國政府視之為「好朋友」的發展中國家。
一、「官官聯合」的中國模式不受民眾歡迎
按照官方闡釋,中國的「軟實力」外交分為三個層次:首先,通過增加對外援助與發展中國家政府建立牢固的政治和經濟聯繫;第二,通過自由貿易協議等計劃發展全面合作框架,讓發達國家成為中國的利益伙伴;第三,通過半官方項目加強文化吸引力並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友誼。三點當中,經濟開發是核心,政治聯繫與文化吸引力等是為拓展經濟開發服務。
由於中國海外投資目前集中於非洲、拉美與東南亞地區,本文主要討論中國「經濟軟實力」為何總在這些國家引發摩擦與衝突。
中國的政府是個全能政府,做任何事情都無須考慮民意,這點決定了中國的海外投資的思維也很有「中國特色」,到任何國度開拓市場,都習慣性地認為「搞惦」該國政府就順風順水。這點當然也與中國海外投資的特點有關。中國海外投資偏重於「戰略性」資源型產業,即能源、礦業與公用事業。前兩大行業涉及到所在國經濟安全與環境生態安全,公用事業的發包權往往在政府手中。因此,中國的海外投資往往採取「官官聯合」模式:即中國的壟斷型國企與國外政府之間的合作。這種合作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只考慮投資方與外國政府的利益,無視當地民眾的福祉。
以非洲為例,中國在非洲的投資主要集中於石油開採、木材開採和修建大壩。這些都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很不利的影響。例如中國石油公司大量徵用土地,破壞了當地傳統生計,導致上尼羅河北部的居民流離失所,對南部居民缺乏尊重,引起非洲學者和非政府組織諸多批評。更兼中國政府漠視人權並支持非洲國家的獨裁政府,這使中國公司及中國人在當地不受歡迎,當地人的武裝組織襲擊中國工人的事情也時有發生,安全風險日益增多。2009年10月15日,贊比亞南部中國投資的Collum煤礦發生中國管理者射傷11名工人,更是在贊比亞引起了強烈的政治抗議。
中國在東南亞國家修建多處大壩,由於信息不透明且無視當地居民意願,也引起受影響社區民眾的強烈反對,釀成多起暴力衝突。
二、外國工會VS中國企業:咱們的工人有力量
中國勞工在世界上堪稱工作最辛苦、薪酬與福利最低的群體,中國工會的存在價值就是幫助政府與企業管理與安撫工人,並非為工人爭取權益。習慣了如此對待工人的中國企業,大都以為非洲與南美國家的發展程度低於中國,根本沒去想過這些國家的市場開放度較中國要高,而且早就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勞工權益保障機制。
且不說中國企業在南非遭遇工會組織的強力抵制,只說其在萊索托這個非洲最不發達的國家的遭遇。該國法律規定,企業雇用當地籍員工超過50人時,員工有權成立工會,法律保護工會組織罷工的權利。在這個貧窮國家裏,不少中國企業由於沒有處理好勞資關係釀成罷工、示威甚至流血衝突,最後弄得兩敗俱傷。非洲已經實行雙周日很多年,當地人民將法律賦予的休閒權利看得很重要,根本不願意加班,這在中國投資方看來是「懶惰」。一些中國公司考慮到文化差異、語言障礙和成本問題,大都從中國國內帶去勞動力。這在當地人民看來,中國的投資開發並未使非洲本土勞動力的就業狀況有所改善。非洲人還指責中國企業將中國的工作模式(過長的勞動時間、過低的工資待遇與惡劣的工作條件等)搬到非洲,對當地企業造成不良示範作用。
但與首鋼在南美秘魯鐵礦的遭遇戰相比,中國企業在非洲遇到的麻煩簡直就是小兒科。1992年中國首鋼以高於拍賣底價4000萬美元的天價1.18億美元買到了鐵礦。在首例海外戰略性資源投資的快樂當中,與該企業工會組織簽訂了多達35項的福利條款協議,包括首鋼秘鐵職工及其家屬全部享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居住和免費水電等。由於中國企業從來沒把本國工會及勞動合同當回事,根本沒想到會遇到號稱全秘魯最有戰鬥力的工人組織「礦業工人工會」的抵抗。從1957年美資進駐秘魯鐵礦開始,到70年代收歸秘魯國有,秘魯鐵礦的工會已經與各色投資者鬥爭了50來年,誕生了數名有全國聲望的著名工會領袖,令前幾任投資者望而生畏。首鋼入主秘魯鐵礦之後,自認為給工人的待遇非常高,比中國工人在本國待遇要好得多,秘魯「工人兄弟」應該知足才是。沒想到還是遇上沒完沒了的罷工風潮,用首鋼管理層的話來說,「每次費盡心力解決完問題後,又面臨下一波威脅。而每次罷工的目的幾乎都是漲工資、加福利。」
首鋼的解決方式頗為中國化,搬出在中國解決勞資糾紛的法寶:與當地政府搞好關係希望獲得其支持;用高工資籠絡秘魯籍高層管理人員;給工會一些威懾,試圖用職工代表大會取代工會。但這些在中國百試不爽的方法在秘魯鐵礦卻失靈,罷工仍然不斷發生,每次罷工礦工罷工給秘魯鐵礦公司帶來的日平均損失在100-200萬元不等。
三、中國模式具有不可推廣性
中國近年經濟高速發展
上述事件在中國海外企業中並非孤例,中國堅持推廣以罔顧人權與勞工權利為特色的「軟實力」,可謂困難重重。
首先,這些國家的政府大多數是民選政府,勞工組織掌握著選票。因此這些國家的政府不可能像中國政府那樣,為了GDP績效及官員與企業主的利益瓜葛去鎮壓勞工運動,那樣做的結果是拿自己的政治生命開玩笑。
其次,中國奉行的是一套與普世價值完全相悖的價值觀,其特點是漠視人權、崇拜權力,這點勢必與民主化國家產生衝突。中國推行中國特色的「軟實力」戰略,其中暗含的意思是不想改變自己,只想通過推行所謂「軟實力」去改變其他國家,即喧賓奪主之意。當外商來華投資時,中國佔主場之優勢,可以迫使外商改變自己適應中國的制度環境。但中國到海外投資時,失去主場之利,還想繼續推廣自己的的企業管理模式與勞資關係模式,這種「軟實力」的硬推行必將引起種種摩擦乃至衝突。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我完全支持BBC對中國軟實力的論述,中國實際是要用自己的意識形態輸出共產主義和爭奪資源,而且幾十年的封閉洗腦,使中國人根本不知國外的民主和國情,以為只要用中國的一套,拉攏官員(中國的腐敗根源)而根本不考慮人權與民主,所以當然不受歡迎.李愛華, 中國上海
文章所列有些事實,可推理結論很是偏頗。過去美英法蘇的所謂援助,在改革初期來自世界各地的在中國的大量投資開發,何尚不是各如此,甚至過之而不及。lxjbijiao, 加拿大卡爾加裏
何清漣之前也把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做了很凖確的分析和預測。青青河邊草
呵呵,哪有什麼「軟實力」? 沒有足夠的錢,沒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再多的軟實力都是空話。中國人從來沒想過要通過軟實力去影響別人的國家,一切只是為了做好生意,大家都有錢賺罷了。最近從倫敦回到中國長住,中國人還是依然對英國王室的婚禮很熱情,對理想中的英倫風情依然很有好感。同樣,沒有改變的還包括時不時都能從BBC中文版中感受到的濃濃醋意。想像一下如果是中國而不是英法美對另外一個獨立國家發動了戰爭,包括用導彈去襲擊別人的住宅卻說是保護平民。BBC會有什麼的報導呢?有的時候,要說服別人相信CCTV和BBC其實是一樣的貨色,並不需要做太多。wsglj, CHN
中國在外投資不是完全負面的. 如果你去看看bbc的紀錄片the chinese are coming 就會發現很多非洲和拉美國家的人民對中國政府的投資還是十分歡迎的.中國的無息貸款,基礎設施建設,大量的投資,甚至是廉價的摩托車,汽車都是很受他們歡迎的. 當然也有一些讓人不安的地方.比如對生態的破壞,資源的掠奪,不遵守別國的勞工法,大量雇用中國人,帶去競爭,甚至賄賂當地官員,支持獨裁政府等等. 而中國的優勢就是在於不對別國內政指手劃腳.中國企業願意在動蕩地區投資. 中國在發展地區的經濟活動將是長期的,更加深入的.我們可以看到逐利的中國企業也不會有太多變化。老沛
我認為這應該叫"某些中國投資"為何不受歡迎。當然,作者的目的不在中國企業不在中國援助,作者要撻伐的還是中國政府。唉,就算中國民主了,中國人做事的習慣也不是說改就改。其實歐美也有歐美的問題,看它們對開發中國家一副恨不得完全掌控其經濟命脈猴急的,又是什麼榜樣呢? passingby, Taiwan
專制國家無論到哪裏都不會受歡迎!alan
大陸人民從來沒接受過所謂民主人權的觀念洗禮 自然會有這些不知所謂的留言了,只知道權力至上,看看大陸現今小學生不過10歲左右,就開始追逐權力爭奪幹部,可見一斑。kuo
中國奉行的是一套與普世價值完全相悖的價值觀,其特點是漠視人權、崇拜權力~誰誰誰說過「中國在沒有能力輸出價值觀之前,永遠不是一個大國」,就是一個獨裁,特權階級國家。al
"吳雨軒, 中國 溫州",作者把共產奴隸主的觀點當作自己的觀點了,BBC算是很溫和的批評了,要讓我看,根據我三十幾年在大陸生活的經驗,中共所謂對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歷史上無非是與文明國家爭奪陣地,輸出革命而已;現在卻是爭奪資源,增強政權的合法性罷了!eastwest
中國人自己都在可悲的生活工作環境下掙扎,還要去"援助"其他人?無恥的獨裁專制者,又一次替國民做主了。中國"援助"發展中國家,是極度可恥的
作為一名在非洲的中國私企投資商我完全不贊同作者關於民主管理企業的所謂普世模式。首先工人不會對資方有任何的責任心,他們只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如果聽之隨意索求,那把公司所有利潤都發給工人他們也永遠不會滿足的。這也可能是非洲南美實行市場經濟那麼久,失業率依然高企的原因。工會也不會長遠考慮要求高福利就意味著低就業。對任何地方都一樣,沒有踏實的勞動,社會,人民和國家財富就不可能增長。再次,人民習性也決不是不可改變的,只要有利可圖,非洲人一樣可以單休,慢慢誘導甚至可以實施計件工資。中國人在計劃經濟時代同樣不算勤快。強制要求企業給工人提供高福利的國家是不負責的。那是政府該做得。像中國一樣用S時作為一名在非洲的中國私企投資商我完全不贊同作者關於民主管理企業的所謂普世! 式。首先工人不會對資方有任何的責任心,他們只看到對自己有利的方面,如果聽之隨意索求,那把公司所有利潤都發給工人他們也永遠不會滿足的。這也可能是非洲南美實行市場經濟那麼久,失業率依然高企的原因。工會也不會長遠考慮要求高福利就意味著低就業。對任何地方都一樣,沒有踏實的勞動,社會,人民和國家財富就不可能增長。再次,人民習性也決不是不可改變的,只要有利可圖,非洲人一樣可以單休,慢慢誘導甚至可以實施計件工資。中國人在計劃經濟時代同樣不算勤快。強制要求企業給工人提供高福利的國家是不負責的。那是政府該做得。victor , Ghana
樓上說得軟實力完全搞錯了。軟實力講的是文化實力。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日本ACG對台灣的年輕人影響很大。有挺大的市場。這就是一種軟實力。不過,反過來說,其實歐美在開發中國家幹的也有挺難看得前例。只是中國公司貌似不長眼。TheRedEye
三十多年一直在中國的人表示何老師文中所寫情況屬實。五毛去死
認同作者所表達的觀點,幸好BBC中文上還能看到有觀點的文章!「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咱們交換也只是每人手上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想法,我有一個想法,咱們交換後就擁有了兩個想法!」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只是順應潮流、是無數中國人民老黃牛拉車不分日夜犧牲家庭生活犧牲身心健康而換來的,並不能說明是否中國政府做得好或成就有多大。中國制度是存在嚴重缺陷,不人性的,以致出現官場上的巨貪、大貪、小貪幾乎人人貪的匪夷所思的黑暗局面。別忘了,目前來自中國的讀者評論會存在被國保被請」喝茶「或公安被抓的危險,因為中國目前只要有不同聲音的網站是不能登錄更不能表達對政府不滿或不足之處的任何看法!美好, 中國廣東
所謂中國模式其實就是靠剝削人民換取發展的模式,在全世界民主化下,這種模式根本行不通。張三
最討厭什麼【軟】實力【硬】實力這些不知所謂的名詞。軟實力者,清楚【正面】一點說,就是經濟援助、投資開發;【負】面一點說,就是經濟侵略、資源掠奪。時代進步了,從前用【武力先行】的【殖民主義】已被【唾棄】。以【援助】之名,以【開發】之名與他國交往已廣為【接納。問題出在當【被援助】【被開發】的國家發覺【利益失衡】,【被受欺詐】的時候,自自然然由【友好信賴】之情轉為【猜疑不安】,甚至轉向為【敵對抗拒】。放諸中英美法,德日意俄,他們在【弱小】但【擁有資源】的國家的眼中,全都【不是好東西】,這現象,【豈止】中國?孟光, Hong Kong
軟實力實質就是魅力,吸引力,不得有霸氣而需由別人心中所折服。中國的各項事業實質是在較低的層次上發展,還遠遠達不到給人示範的地步。未署名
我真的是覺得BBC太沒有水凖了。盡然不斷找一個20多年沒回中國的人寫什麼評論,這個人了解這20多年來中國的內部變化嗎。BBC讓我太失望了。jason
中國模式不可行,英美模式呢?對於幫助發展中國家,中國做的不比任何國家差。BBC,你太不客觀了,可恥!Shame on you!! 吳雨軒, 中國 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