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祥:中国经济政策应“两害取其轻”

圖像來源,Reuters
溫家寶表示,穩定物價仍是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中國當局今天(13日)公布,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9.5%,比上一個季度減少0.2%。與此同時,中國上半年的整體通脹率達5.4%。
儘管中國經濟仍然迅速增長,但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目前面對的最大經濟難題是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
香港《信報》總編陳景祥在接受BBC中文網的採訪時說,從內部看,2008年中央政府投放的4萬億產生了貨幣效應,刺激需求大幅度增加,所以現在的高通脹應該是08年開始的經濟措施的後遺症。
從國際看,全球對糧油糖等食品的需求增加,也帶動了中國國內相關商品的價格。內外因素加在一起,使得中國今年的通脹來勢非常猛烈,而且看來很難壓下去。
負利率
陳景祥認為中國中央政府的調控能力還是相對很大,採取了一些針對性的措施,包括向市場注入更多豬肉、糧食和蔬菜等貨源,這對抑制通脹有所幫助。
但儘管向市場增加貨源能起一定的作用,政府控制通脹的最重要措施還是在貨幣方面。中國當局今年已經三次提高利率,希望以此達到降低及穩定物價的目的。
目前中國大陸的銀行存款利率大約在3%左右,而今年上半年的整體通脹率達5,4%,出現嚴重的負利率現象。
對於大部分經濟體來說,負利率會刺激投資和需求,因為人們會把銀行的錢取出來花,需求會變得越來越大。
兩害取其輕
所以陳景祥認為,儘管加息對央行的壓力增大,不過為了有效控制高通脹,可能中國央行今年年內還會加息,收窄負利率的幅度。
但是一些分析家指出這是個兩難的話題,採取加息等措施來控制通脹,不僅經濟增長會放緩,而且會帶來許多其它的負面效應,比如導致需要貸款的中小企業無力貸款,影響發展,增加失業率等。
陳景祥認為,宏觀政策和貨幣政策中時常會出現這種矛盾,一個政策通常不會同時解決兩個難題,所以得看目前需要解決的最關鍵問題是什麼。
在中國大陸,高通脹當然是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在控制通脹和可能導致失業及發展放緩之間互相衡量,應該「兩害取其輕」,選擇解決控制高通脹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