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911幸存者华人律师李沧
- 嵇偉
- BBC中文網記者

911倖存者李滄
今年是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十週年。2002年我曾去紐約採訪過一位在世貿大廈工作的倖存者、前美中律師協會會長李滄律師。
李滄和弟弟李剛當年都在世貿大廈南樓工作,儘管911那天他們兄弟倆都幸運的逃出了大樓,李剛在從33樓的辦公室往下走的路上還幫助救人,但他們也有熟人和朋友在那次恐怖襲擊中遇難。
2002年我在紐約採訪李滄時,能明顯感覺到他平靜外表下內心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十年過去了,當年的恐怖經歷在他心裏留下的傷痕是否隨著時間的推移淡化了或者痊癒了呢?
我在911十週年之前,從倫敦的辦公室給李滄在紐約的律師事務所打電話。李滄的回答是,他一輩子也無法忘記對911的記憶,這種心理上的創傷會永遠存在。
從911至今,他一直草木皆兵、疑神疑鬼。他和合伙人為事務所重找辦公室時,絕不敢找十樓以上的房間。有一次他凖備上飛機,認為同機的人中有幾個形跡可疑,立即退票不坐了。就在前不久,他還以為地鐵上一個被人遺棄的大塑料袋裏可能裝有炸彈……
911改變了美國
李滄說,911以前總覺得美國是最安全的,不可能發生在電視裏看見的別的國家發生的恐怖襲擊。但911改變了一切,不僅改變了他個人,也改變了整個美國。
冷戰結束之後的美國人失去了憂患意識,李滄覺得911恐怖襲擊就像當年的珍珠港事件,讓美國人不再置身於國際反恐戰爭之外,而且整個美國變得更團結了。
儘管在911發生後不久,被激怒的美國老百姓對穆斯林和阿拉伯人有過度反應,對他們扔雞蛋甚至開槍,砸他們的商店和汽車。但李滄說,很快人們就從憤怒中恢復過來,理智地看待911,公認恐怖襲擊只是少數極端分子所為。
他認為在經歷過911之後,美國人能選出一個有著伊斯蘭根源的總統奧巴馬,能同意在恐怖襲擊的中心、世貿大廈遺址附近建造清真寺,說明了美國人在911之後的寬大的包容心。
兩場不同的戰爭
2001年美國紐約世貿大廈遭受恐怖襲擊
911襲擊之後,美國宣佈反恐戰爭開始,之後有批評者認為,美國反應過度。作為恐怖襲擊的倖存者,李滄認為,阿富汗當時的統治者塔利班窩藏911的主使本拉登,把阿富汗變成一個向全世界輸出恐怖分子的基地,所以從國際法的角度說,美國入侵阿富汗是一種正當防衛。
但是李滄認為伊拉克戰爭的性質有所不同,伊戰是因情報有誤導致西方反應過度,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反恐視線,使得911之後站在美國一邊的國際輿論,在伊戰開始後減少了對美國的同情,而且戰爭對美國的經濟造成極大的損失。
在911恐怖襲擊之後,許多西方國家和其它有民族矛盾的國家都先後發生過規模不等的恐怖襲擊,有人認為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下,永遠無法根除恐怖主義。
李滄認為,不能簡單地用戰爭來對付恐怖主義,那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根除恐怖主義除了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達到求同存異、和平共處之外,還需要解決地球資源和社會資源重新分配的問題。
李滄說,如果不改善因社會不公造成的越來越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特別是在目前經濟蕭條、很多人失業的情況下,如果不給大多數人尤其是年輕人一種過「好日子」的希望,他們就會對社會表示憤世嫉俗的憤怒,就會走上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