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塑化剂食品风暴持续延烧

  • 林楠森
  •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中油生技委外代工的柔妍膠囊食品被檢出2種塑化劑

圖像來源,cna

圖像加註文字,

塑化劑風暴擴大,中油生技委外代工的柔妍膠囊食品被檢出2種塑化劑,其中DBP還是首例(中央社圖片)

台灣塑化劑食品風暴在政府宣佈行動日的第三天後仍持續延燒,在又有新一種塑化劑被驗出後,當局則繼續進行損害控管。

被驗出第三種塑化劑DBP的,是政府公營的中油生技公司生產的保健食品"柔妍膠囊"。

這是DBP首次在產品中被驗出,此前驗出遭污染食品的塑化劑種類都是DEHP 與DINP。

據中油生技公司發表聲明說,這款由廠商代工的膠囊,代工廠出具不含起雲劑證明,但中油生技在自行送驗後發現其"疑受塑化劑污染"。

來源不明

DEHP與DINP進入食品,是因為被引爆這波食品污染的昱伸與賓漢兩家公司,在製造起雲劑時加入,而DBP則來源不明。

DBP被列為台灣衛生當局指名檢驗的六項塑化劑之中,當局目前要求生產五大高污染危險商品者,自行檢驗DEHP、DINP、BBP、DBP、DNOP、DIDP等六類塑化劑。

台灣衛生當局目前仍不清楚DBP是在製造過程中的那種原料或過程造成污染,也仍未確定污染物來自那一個原料製造商。

如果從中油生技產品與此前澳門檢出台灣生產的胃乳含DIBP塑化劑來看,污染食品與藥物的來源,可能不限於千夫所指的兩家起雲劑製造商。

損害控管

衛生當局對此一食品污染的損害控管,是要求廠商自行送檢與主動通報,但從一些案例來看並非所有廠商都照辦。

比如使用含塑料劑的起雲劑生產濃縮果汁原料的金果王公司,即因被控企圖隱匿並毀滅證據,負責人被檢方收押。

而向金果王公司進貨的開元食品公司,則因未向衛生當局及時通報,而被衛生單位罰款。

目前司法單位並打算以故意在食品中下毒的"千面人條款",來起訴昱伸與賓漢這兩家起雲劑製造商。

而在出口食品遭到全球國家加強檢驗與禁止進口下,台灣衛生署說未來五類公告的食品,必須檢附衛生署指定的檢驗認證機構出具的合格證明,才凖其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