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中国著名异见学者方励之

圖像來源,bbc
方勵之教授
中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異見民運人士方勵之星期五(4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圖桑去世,終年76歲。
方勵之祖籍杭州,生於北京,初中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地下外圍組織。
方勵之於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系,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他調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經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和天體物理學教授,1980年代升任副校長。
學術
方勵之是中國相對論天體物理及宇宙學研究的先驅,著有《宇宙的創生》、《相對論天體物理的基本概念》、《從牛頓定律道愛因斯坦相對論》等著作。
此外,譯有《引力論》,他還是《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天體物理學分支的主編。
方勵之曾任中國天文學會副理事長,2010年當選美國物理學會院士。
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物理系任教後,繼續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在學術上保持活躍狀態。
民運
方勵之雖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但更為人所知的是他在民主運動上的所為,以及因此與中共的對立。
方勵之在中國1986年學潮期間因呼籲民主而被認定為「資產階級自由化」,開除中共黨籍並被免除副校長職務,被調至北京天文台擔任研究員。
1989年,方勵之呼籲政府釋放政治犯,並支持北京的學生民主運動,也曾經向當時的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發表公開信,建議釋放民運人士。
方勵之宣揚的民主觀點得到很多參與運動的學生推崇,中共當局有人指責他是「六四學運的幕後黑手」。
1989年6月5日,方勵之夫婦在"六四"事件次日後到美國駐華使館避難。一年後,搭乘美國軍機前往英國,半年後流亡美國,在亞利桑那大學任教。
在避難美國使館的這段時間裏,包括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時任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出面與鄧小平磋商,試圖就方勵之事件達成妥協方案。
基辛格博士在其著作《論中國》裏就此事件予以記載,中美雙方出現分歧,後在日本政府表示恢復對中國貸款後,事件出現轉機,方勵之夫婦得以離開美國使館,最終前往美國。
2009年六四事件二十週年之際,方勵之接受BBC中文網採訪,談及中國中國人權。
他說:「但不管怎樣,人權已經變成一個可用的詞了。現在從政府到一般老百姓,都會使用人權這個詞。從這個意義上說,當然是有很大的改變。」
他表示,1989年學生運動提出的一些口號,有的屬於人權範圍,而不是民主。「如果當年提出更多關於人權的口號的話,確實可能會對後來中國人權的實現更好一點。」
2011年六四事件二十二週年之際,方勵之再次接受BBC中文網採訪,回憶基辛格當年斡旋他的「使館避難事件」。方勵之說:「六四在當局用坦克對付學生之後,就讓全世界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共產黨已經失去了統治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