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中国:考生600分以上复读?赌不起!
- 鄭家俠
- 中國安徽

圖像來源,xinhua
高分高考生複讀成為今年一道特殊的景緻。(新華社圖片)
在湖南同升湖實驗學校,目前600分以上複讀的有10人,80%的複讀學生成績在二本以上。在麓山國際學校、達材補習學校、芙蓉補習學校等長沙市招收複讀學生的學校,高分學生也出現在複讀隊伍。同升湖實驗學校的副校長何迎傑和達材補習學校教務處的張雪林都認為,高分複讀成為今年一道特殊的景緻。(8月18日《瀟湘晨報》
好大學雖是每個人夢想,可好工作比好大學更具含金量。學子追逐好大學,無非是為了好工作;可現實是,好大學並不等於好工作,差大學並不等於沒有好工作。北大學子賣肉,清華學子賣糖葫蘆謀生等,一舉打破名校「登天」神話;相反一些二本、三本、專科大學學子倒成了「搶手貨」,不僅成為白領一族的佼佼者,也成了高薪一族的領跑者。好工作與名校已經脫離了正比關係,渴求名校一舉「跳龍門」,往往輸得血本無歸。
如今的高考題追求思考型、實踐型、創新型、多面型,每年課本、命題都有較大變動,複習生與應屆生進步幾乎差不多;每年複習生考不過應屆生就是例證。筆者所在城市的省級重點高中,17年來,複習生從來考不過應屆生,每年文理科狀元都是應屆生折桂;更多複習生考的一年不如一年而落花流水,有些本來能上一本、二本的考生,結果複習一年後啥也考不上。複習生自編自演了人生悲劇;不是筆者不主張高分生「賭一把」,而是「賭不起」。
名校生回爐再造,大學生當起了中專生,研究生就業不如技校生等,都在證明社會對應用型人才需求旺盛,研究型人才已經大量過剩。博士生、研究生為一個火葬工掙得拼命,為一個城管名額「戰火熊熊」,社會中低端產業中興,並沒有多少研究崗位給研究型高端人才研究;而技術性崗位也不要研究型人才,直接造成名校生年年失寵。好大學不如好專業,才是今後就業的香餑餑;高分考生為名校複讀,本身就是賭不起的陷阱。
600分以上考生,能上個不錯的「一本」,能上個熱門專業的「好二本」,上三本幾乎是「駿馬任騎」。熱門專業畢業就是「紅人」,會讓那些名校冷門專業就業難學子羨慕不已。另外,早上一年大學,就多了一年的機遇、機會;遲上一年大學,就會失去一年的機遇、機會;在機會、機遇稍縱即逝的殘酷現實下,早畢業一年,要給自己增加多少扭轉人生的機會,誰也數不清;600分以上選擇複讀就是對諸多機會的放棄,更嚴酷的是,萬一考的一年不如一年,對得起曾經的高分,對得起自己的人生麼?
注:《大家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大家投稿,請把文章發送到:按鍵 tougao@bbc.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