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中国:错漏的英文标示 摒弃的“马蹄钉”道理

  • 劉孫恆
  • 中國網友
「洋涇濱」英語在中國隨處可見

圖像來源,BBC World Service

圖像加註文字,

「洋涇濱」英語在中國隨處可見

12月10日,海南召開翻譯協會研討會,專家指出海南公共場所英語標識常出現拼寫錯誤、語法混亂、表達不清等錯誤。例如「WATCH OUT,KNOCK HEAD」,直譯為「看著點,敲你頭」,但「KNOCK HEAD」意思是「笨蛋」。這句英文就成了「小心,笨蛋」。(12月11日人民網)

「失了一顆鐵釘,丟了一隻馬蹄鐵;丟了一隻馬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損了一位國王;損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這個著名的英國民謠——一顆馬蹄釘的故事,這個直譯過來就是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不僅是歷史真實的寫照,其蘊涵的真意更是個人、團體尤其是政府應當時刻敲響的警鐘。

可現實很悲催,海南公共場所錯漏百出的英文標示完全有「幹大事者不拘小節」的「大氣」,任爾拼寫錯誤、語法混亂還是表達不清、亂譯硬譯等,我為標識巋然不動。或許錯漏的英文標示沒有丟失的一顆鐵釘的「神勇」,但是錯漏的英文標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依舊不容小覷。

一是事關海南的城市形像。客觀環境、建築景觀、公眾基礎設施等對于城市固然重要,但是文化氛圍、風土人情等亦是不可或缺。當一個來著踏入海南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是「小心,笨蛋」等字樣,這樣的城市映像和感受會好到哪裏去呢?二是無視人民感受。政府的職責在於為人民服務,既如此,這些標識也是為人民而設置,體現的是政府對人民的無微不至的體貼和呵護。可是這樣「為所欲為」,沒有些微誠意與用心,體現的是粗疏和大意的關心,人民群眾還會心領神會不?三是有損文明形像。

誠然,本土人或許不會在意英文標識的錯誤抑或不會同政府「斤斤計較」這些錯誤,頂多付諸一笑。但是外國遊客就完全不同,基於中文的生澀,英文就成為首選。但是看到「小心,笨蛋」,辦稅大廳演變成辦稅喝酒的聚會、喝酒的地方時,臆想到的難免是粗俗、野蠻等。再加上天然的價值觀念不同,只會對我國造成負面的傳播,而不是五千年文明古國……

細節決定成敗的道理是常識,但常識往往演變成無知。這也是為什麼雖然我國經濟總量超日趕美,外匯儲備世界第一,但上海等城市依舊不能跟東京等城市相提並論的緣由?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海南相關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公共場所標識語問題,亟需校正已錯的標識,積極借鑒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建立的「全國公示語翻譯語料庫」,建設「海南公共場所漢英標識語平行語料庫」,杜絕標識的錯漏。而這也再次為全國各大中小城市敲響了警鐘。

另外,重拾「馬蹄釘」的道理也不只在於英文標識語上。

大家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大家投稿,請把文章發送到:按鍵 tougao@bbc.co.uk

讀者反饋

從杭州某大酒店例子,可見通篇c與e的錯植尚可算在原稿潦草手民之誤,但標點後的留空、大楷小草、錯別字便不知賴向誰家頭上?是禍在校對?還是酒店點收核查?告示塑板拋光精美,不能諉之因陋就簡.這不是語文問題,歸根結底,只是國人處事草率之故.過客

Knock head是否笨蛋、是美文、 是英文、還是中文...何足爭辯?要看問題所在,知微見著,參考杭州某大酒店高懸的洋文告示:"...Imaginc the number of toweds unnccsariky washed cach day,and the pollution this crcatcs.to help protect our enviroment,plcase make the yight choice..."(原文節錄,以存真貌)異鄉人, 澳大利亞

與其倚仗美國(前英國殖民地)的權威去嘲諷'British English、英式英語',山君先生何不自稱'watch out knock head=小心碰頭'是標凖'Chinglish、中式英語',這豈不更直接了當?舞蟲

我的美國朋友們沒有一個告訴我說'KNOCK HEAD'是笨蛋的意思。這是英式英語的表達嗎?tiger( None of my USA friends told 'KNOCK HEAD' as meaning of 'stupid guy'. Is this a British English?)

不要拿這些雞毛蒜皮的東西【取笑】這個【正在崛起】的【大國】吧!不是這樣,又怎能顯示中國正在走【有中國特色】的【語文】道路?不防把 【KNOCK HEAD】 交給【人大】去【釋義】,它應解作【撞頭、碰頭】才對啊!誰是【笨蛋】不是很清楚了嗎?孟光,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