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中國:8毛錢疫苗貪腐窩案是一個巨大的警鐘
最貴不過8毛錢一支的動物疫苗,能整出什麼花樣來?湖北省檢察機關根據審計署駐上海特派辦移送的違法違規問題線索查處發現,大到省級畜牧獸醫局一個處室的處長,小到地市級畜牧獸醫局下轄一個獸醫站的站長,共27人,多的受賄1400多萬元,少的貪污公款數萬元到100餘萬元不等。(7月6日《中國青年報》)
最貴不過8毛錢的疫苗,卻能夠滋生上千萬元的腐敗,這樣的數字反差,除了讓我們震驚之外,更應該讓我們警醒。尤其是新聞當中的幾個細節,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凡有權力處,皆可生腐敗,最不起眼的地方,往往最震撼人心。
其一,中央財政下撥及各省級財政配套用於重大動物疫病疫苗補助經費,本來全部用來「免費給農民飼養的家畜打疫苗」,但到了最後環節,卻被附加了「技術服務」的收費,這裏面,首當其衝的,就是一個知情權的問題。古有「天高皇帝遠」,現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策之所以能變異、甚至變質,惠民變成害民,就在於初始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夠,傳達不到位。
其二,一支疫苗最貴不過8毛錢,不僅監管部門不太在意,就是直接付錢的老百姓,也不在乎。正是基於這樣的雙向忽視,才最終養肥了碩鼠。越是反腐「偏門」,越是清水衙門,腐敗意識反而越重。無論是在今後的監管,還是反腐工作中, 一定要認識到,當這種零零碎碎的蝦米肉在規模上聚起來,在時間上串起來,就會匯聚成」珍山味海」,養大公職人員的胃口和膽量。
其三,這起窩案中的貪腐伎倆,實在拙劣。為了洗白非法的4000多萬元的「技術服務費」,他們成立了只有一個「員工」的武漢康泰公司,如此明顯的空頭公司,工商部門在審核和後續監管中,顯然缺乏對該公司資質的鑒定和具體信息的確認。如果不是審計人員的堅持和「曲線救國」的工作方法,恐怕還難以被曝光,不得不說,這是「皇帝的新裝」式的悲哀。
而更悲哀的是,老百姓已經形成了一種對政策的天然不信任。被採訪的養雞場經營者稱,他們合作社大多養殖戶都是自己買疫苗,有些免費疫苗是假的,不敢用。當充滿善意初衷的惠民政策被民眾「呵呵」的時候,該反思和檢討的,已經不是政策本身,而是貫徹執行政策之人。
最後,還需要追問的是,湖北畜牧系統如此,全國其他地方呢?畢竟,在相同的監管生態和權力生態裏,孵化同樣性質的腐敗,再正常不過了。希望審計工作在縱深下去的同時,也橫向鋪展開來,各地、各行業都不能放過。反腐無禁區,也不該有「偏門」;反腐無上限,也不該有下限。
(責編:歐陽成)
注:《大家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