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国:高铁事故拷问中国模式

溫州動車事故使人們質疑中國發展高鐵的速度。
中國高鐵是將中國送進「世界一流高鐵大國」行列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幾乎凝聚了「中國模式」的一切特點,涉及了今天中國在知識產權、政府投資及危機應對等方方面面的品質。 7・23甬溫鐵路特大交通事故撕去的不僅是中國高鐵的堂皇包裝,更是「中國模式」的華麗外衣。因此,有必要從各方面剖析中國高鐵。
「拿來主義」(市場換技術)的陷阱
中國模式經濟方面的最大特點被總結為「自力更生」與「自主創新」。被當作「自主創新產品」並向他國輸出的中國高鐵,從誕生之日開始,就被相關的知識產權爭議如影隨形般地纏繞著。
7・23甬溫鐵路特大交通事故發生之後,國際媒體幾乎不約而同地再次指出中國的高鐵技術是中方用從他國引進的技術拼裝而成,將關注焦點放在日本廠商一直關注並提出抗議的安全問題上。
如《日本經濟新聞》7月26日社論明確指出「中國高速鐵路車輛是根據從日本、德國、加拿大引進的技術製造的。各種技術混雜,缺乏安全運行所必需的先進控制系統。控制系統是中國獨自研發的技術,而這次事故看來也顯示了這種系統在運行中令人不安。」
這裏有必要剖析中國在技術引進上的「拿來主義」為何成為慣例且北京不以為意。
劉志軍成為中國鐵道部長之時,正逢中國地面長距離軌道交通亟需更新換代。當時高鐵的國際市場飽和,世界高鐵技術四大巨頭都盯緊中國這個新興大市場。這個市場有多大?據估算,到2020年國高速鐵路總規模將達到1.8萬公里,佔世界高速鐵路總裏程一半以上,平均每公里投資額超過1億元。
在內心深處將知識產權看作「國際資本惡意壟斷」的中方眼中,如此龐大的市場,換你們一點技術理所當然。於是中方利用德、日的競爭關係迫使他們為爭奪市場競相降低門檻,在一系列交涉中屢屢讓步。最後中國用從各方「拿來」的技術,拼裝出了「自主創新產品」中國高鐵,並開始向世界輸出中國高鐵技術。
這種自以為得計的投機做法,決定了中國高鐵必定存在安全隱患。正如一些行家指出的那樣:高鐵項目是大規模系統工程,高鐵技術也絕不僅限於車輛、線路、信號等硬件設備,還包括安全控制系統等軟件系統,以及如何進行日常維護、發生意外時如何應對、如何發現重大事的徵兆故等常年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教訓。中國這30多年來沾盡了便宜,以為高鐵與其他技術一樣,在行車安全自動控制系統問題上,也可以自己慢慢地「山寨」好了再上。
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這次事故其實是中國為這種奠基於剽竊基礎上的「自主型技術創新」付費,讓人痛心的是這次支付的費用不是國家信譽,而是國人的生命。
公共工程的腐敗陷阱
中國模式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權力市場化,公共權力墮落為官員謀私的工具。
中國只想要高鐵巨頭的硬件,卻不想花費巨資去買行車安全自動控制系統的軟件。難道是劉志軍為首的鐵路系統利益集團想為國分憂,節省公帑嗎?當然不是,這個利益集團的腐敗紀錄表明:他們不願意花錢買安全控制系統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要將這塊蛋糕留下一大塊供其私用。
這塊蛋糕有多大?劉志軍於2003年3月接任鐵道部長,3年之後正好趕上「十一五」鐵路大投資時期, 政府在鐵路建設上共投放2.2萬億。劉志軍親自安排和指揮項目的分配。他與丁書苗的關係是典型的權力市場化產物:劉手中有權,但權力變現則需要依靠中介,丁書苗的角色就是做幫助劉將權力變現為金錢的中介。
這塊蛋糕實在太大了,所以參與分肥者的腐敗數額動輒上億。丁書苗拿到的中介費就高達8億。劉志軍本人受賄或涉數數10億元,其屬下張曙光據說存放在海外的巨款高達28億美元,妻子女兒早已移居海外。攀附在劉志軍這條尋租鏈條上的人還有其弟劉志祥及數位鐵路系統的官員。剖析鐵路系統的腐敗尋租鏈條,可以看到中國模式中最不堪的特點:利益集團俘獲國家。
公共工程既然成了為官員生產賄賂的機器,其質量與安全性自然無法保證。這就是中國修橋橋斷,築路路毀,建樓樓塌的體制性原因。
漠視人權與生命的陷阱
追尾事故遇難者家屬乘溫家寶到訪之際請願
中國模式還有一個特點,漠視人權,不尊重生命。這一點表現在引進高鐵技術與高鐵運行的過程當中,就是鐵道管理部門從未將乘坐者安全作為首要考慮因素。日本只向中國提供車輛,不負責信號等系統。2008年後中國大幅提速,超越了東日本鐵道公司JR技術合作範圍,JR和川崎重工向中國抗議,並提交了「後果自負」的備忘錄。去年JR東海董事長葛西敬之曾對「中國高鐵輕視安全、速度臨界,改良的技術也是盜用外國」提出批評。但中國從來就不以為意。
控制輿論、掩蓋真相是中共從成長期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在互聯網使世界透明度大大增加之時,中國政府仍然不改惡習。7・23甬溫鐵路事故發生後,中國在搶救死傷者的同時就開始掩埋車廂,銷毀追查事故責任的必須物證。
事故發生後的次日,中國《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與《解放軍報》的頭版頭條均是中央軍委舉行授銜儀式。中宣部仍然嚴厲管制媒體對事故的報道。此次事故的真相,只能借助於南方媒體及互聯網的微博及時傳遞消息。對這一現象我曾在微博發表評論:「一個無法形成制度性反饋的國家已進入制度殭死狀態。
如果將一國比做人體,政府、立法機構是大腦中樞,媒體則是神經系統,人民是全身的肌肉。肌肉存則人命存。 當今中國肌肉疼痛直至潰爛,網絡媒體的揭露反應再多,大腦中樞唯一的反應是切斷反饋系統。這就是近年中國災難頻發,卻不能促成任何改良的根源。」
如此禍國殃民、只有利於權貴官僚集團的「中國模式」,還有必要繼續堅持下去嗎?
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為受難的人祈禱,讓他們受傷的心靈得到關懷。從這次的意外,我們可以知道中國的高鐵發展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包括人材訓練、安全凖則、列車操控系統、預防災難警告系統、緊急事故應變系統、調查事故方法等等。用錢是買到高科技的外殼,但一套整全、並且不斷需要完善的鐵路系統是需要時間去設計、檢驗、改進及操練才可以投入營運及運作。連高鐵的發展有這麼多問題未解決及處理,中國還要發展大飛機,我真的怕讓外國人恥辱我們。還是從基礎做起,中國人不是這樣的!中國人, 美國
我很認同你的評論.我會分享給朋友. Mr. Man, Hamburg Germany
高鐵出事了,有人大喊要分拆鐵道部,要鐵道部長辭職。不明真相的人也在網上起哄,大造輿論。難道鐵道部分拆就沒事了嗎?高鐵事故跟新任部長有什麼關係。我覺得這裏面有陰謀。劉志軍下台,新部長上任,鐵道部的黑幕在慢慢撕開,最近鐵道部內部不斷有人被調查,那些躲在背後的腐敗者已成熱鍋上的螞蟻,他們不會做以待斃,他們要反擊,不然遲早也會被抓。他們會怎麼辦,劉志軍這些年在鐵道部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所有的要害技術部門都是他的人,他的手下不可能讓新人分享他們的成果,那麼就只能在技術上做手腳,京滬故障是預演,溫州列車碰撞是開演。目的一是鐵道部分拆,不行換新部長也可以。鐵道部一分拆,那過去的腐敗案也就不了了之,換新部長又可以贏來時間和機會。總之溫州高鐵事故是人為事故。不然不會出! 這麼多認人不可思議的事。我們的高級幹部不會是白癡,普通人都不會犯的錯誤他們更不會犯,為什麼要急著埋火車頭,不想讓人查事故原因,為什麼賠償的事情一變再變,那是因為心虛。在就是為分拆鐵道部製造反面形像。是誰在操縱輿論,當然是背後的獲利者,讓不明真相的普通人為他們吶喊。高鐵是中國唯一可以走出去的項目,也是在世界鐵路建設上有競爭優勢的項目。是誰想扼殺我們的競爭優勢,當然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未署名
膽子何其大!竟然要【拷問】中國模式?【中國模式】即是【中國共產黨】特有的【模式】。是具【前瞻性】的,是絕對【正確】的,是【硬道理】的。要【拷問】中國模式,實應【先拷問自己】是何居心,為什麼要拷問中國模式。【這番說話】,可夠【愛國愛黨】嗎?孟光, Hong Kong
真的為那些為這次事故承受巨大痛苦的人感到遺憾和難過!中國怎麼了?當我欣喜於中國的高鐵成就的時候,卻被這個事故打到了谷底。好大喜功的領導們,何嘗將民眾的生命當一回事?路加, 南寧市
你的文章總是含有怨恨心理,不顧客觀。意外事故就是意外事故,不要牽強附會地扯上那麼多。原因肯定是有的,但不能硬扯上「拿來主義」、「蛋糕留下」等等。照何先生的邏輯,日本的「拿來主義」就是核事故的主因了。西木子
看到那些請願的人了嘛?中國很大一部分人還有「包青天」,「救世主」的想法,他們沒有意識到,權利是自己爭取的,不是乞求來的,順民要做到哪一天?一個在半世紀前害死數千萬同胞的政黨,現在還坐在權力的頂端,本身就說明了中國離民主之路還遙遠得很。Yuki, Hamilton
關鍵問題是造成事故的成本太低,這麼大的完全不應該發生的事故, 總要有幾家公司倒閉,和直接責任人服刑,及國家對運營機構的巨額罰款。同時要建成一套對人身傷害的高賠償系統,從法律條文,到法官審判,強制賠償,或以勞改代替賠償,壓制隨意製造人身傷害的事件,包括武力,執法,糾紛,事故,及食品,藥品,醫療和其他產品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導致殘廢要到300萬以上,傷亡在200-300萬之間,短期疾病或中毒在50萬以上,用了有毒產品無傷害表現要給安慰費2-5萬圓。動武傷人,要陪5萬以上外加醫療費用。這樣有利於社會穩定,有利於遏制企業的不法行為。tjj
中國模式是經濟學角度來講屬於最為昂貴的模式,高速發展GDP,造成社會資源巨大的浪費,社會代價幾何級的提高,最後要幾代人為之買單,從而錯過了很多行業做大做強的機會,而只是賺一些快錢,再將其鋪張浪費掉,最後只有大筆債務,最難償還的是社會債務,還不上將一切回歸到零。比如中國120多家汽車製造廠,將會一個一個的倒閉,外資在倒閉中撤出,而中國本該靠黃金發展期,建立世界最強的幾家製造集團的機會最終喪失,當中國人從幻覺中醒來,會搞不明白,怎麼會是白忙一場,這就是官僚主導的中國模式。t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