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觀察:大家「一齊」精神分裂

林鄭月娥:政改諮詢文件留有許多空間聽取公眾意見
香港的政治制度改革諮詢終於出台,香港政府的宣傳是一個個色彩繽紛的對話小盒子(dialogue box),主題是「有商有量、實現普選」。
有商量當然是好事,但問題是最後實現的普選會是怎樣的呢?人人標凖不同,港人是投票的一方,但最後出台的普選方案為何,是否整個社會都能接受呢?
先看這次政改香港政府的口號是:「大家一齊,實現願景」。問題是誰的願景?香港人的願景和大陸中共政權是否一致呢?當權者和市民大眾的願景又是否一致呢?
律政司特別強調在基本法的基礎一齊討論,那公民提名如何說?巳經有法律界指出此方法不違反基本法,但也有親建制法律人士指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那最後的決定權在那裏?
這次主題不斷強調「一齊(起)」,但港人都經歷過人大釋法、經歷過2007年和2008年的普選突然消失!若然最後只有一方決定,那為何還要諮詢去合理化這些決定呢, 諮詢亦引用大陸官員言論,真的一起商量嗎?這難免讓人「胡思亂想」!
表達意見才是關鍵
還有行政長官「愛國愛港」的定義人言人殊,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諮詢文件沒有提及「愛國愛港「,但強調基本法當中已非常明顯指出特首要愛國愛港是「不言而喻」,因為特首要對特區及中央負責,否則很難落實工作。
對很多人來說這「愛國愛港」和「愛國愛黨」的分別是到現在還無法說得清的道理,那這定義真的是「不言而喻」嗎?
因此文件的笫三個主題「一齊參與,表達意見」便說到重點了,大家先表達一下意見,把時間先拖延著,停止那些政府遲遲不就政改開展工作的批評,讓那些整天嚷著要佔領中環的人後勁不繼,在這段時間讓社會組織團體營造一些意見、氣氛。
全體動員營造意見
當香港正在對著這些七色彩虹對話小盒子疑幻疑真時,北京巳在全面開動,一個名為「全國港澳研究會」上周於北京成立,並舉行會員大會,讓這個研究會以高姿態展示出來。
這研究會惹人注目是因為會長是前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陳佐洱,過去香港主權移交時港澳辦中方的主要官員,也是現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的前長官。
九個副會長包括大陸法學專家王振民、饒戈平等,香港唯一高層代表是前香港中央政策組的首席顧問劉兆佳,主權移交期間,劉兆佳便有份設計被評為弱化香港立法會的選舉制度。
這樣的陣容並非純學術,而是配合中央為香港政治制度改變而作相對配合的機構。當港人看著這個章程定明受國務院港澳辦監督和管理的重量級智囊,港人又應該用什麼心態去「大家一齊」呢?
政制事務局局長則回應劉兆佳是他的前老闆,又表示如果他們使用本地學者的看法和身分,向政府提交書面意見是無任歡迎。
矛盾越演越烈,如何一齊商量?
陳佐洱強調此會不只是為香港政改而設,此法有待時間考證,不過王光亞當中的談話,卻點出了這個所謂「一齊參與」和「有商有量」的矛盾位。
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引述出席這個研討會的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認為要反思的問題,包括人心未回歸、社會出現很多矛盾衝突、本土主義興起、青少年對共產黨反感、媒體針對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等。
部份港人質疑諮詢是否真的可以一齊商量,正是大陸政權所謂人心未回歸的表現,但為何主權移交17年,還是欠信任?事實上,中港矛盾近年社會特別強烈,同樣本地主義和青少年對共產黨的反感,也是在近數年才出現,而且越演越激,不論是中共或香港官方,何以認為大家可以一齊有商有量呢?
當社會氣氛巳經張力不斷,有誰認為那些政改彩色對話小盒子是真的溝通?
是次政改由政務司司長的林鄭月娥主政,行政長官梁振英在諮詢發報當日跑到大陸城市進行他所言的「內交」,此舉和多年前特首曾蔭權聲嘶力竭地叫著起錨的去推動政改,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但社會卻又樂見其事,不論是親北京的建制派和泛民派沒有反對,看來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只有特首能令社會「大家一齊」。
(責編:董樂)
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網友如要發表評論,請使用下表:
讀者反饋
中央對香港普選的最大憂慮,是選出一個受敵對勢力影響的特首。跨張地講,不用擔心特首不愛國愛港,而是擔心以香港民意和選票為基礎的特首太過愛國而受中國敵對者利用!記得香港人在六四事件,劉曉波事件,和李旺陽事件的普遍態度嗎?假如我是中央,我會希望起碼在未來十年香港人只顧賺錢,不去關心中國的政治才是最好!在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以前,結果一定是香港沒有真正的普選。但是,無論香港人支持什麼選舉方案,不要放棄這個諮詢,要理解中央的難處,給中央多些時間,暫時接受中間方案。政治人物要有勇氣把要害事實攤開來講。中央要進取些,不要只聽察鞋說話,不要受現有意識形態限制,要破格才能有突破的新方案。有說的不對,請大家見諒!
<strong>Daniel Hui, 香港</strong><br/>
林鄭月娥說政改諮詢文件【留有許多空間聽取公眾意見】,大家要留意,聽取意見的空間沒錯是多著,但沒有說過公眾的意見會被採納啊。政改諮詢的口號【大家一齊,實現願景】,說來多麼動聽啊!這個中共已有定案的政改,只是透過林鄭之口,借諮詢之名硬要港人接受罷了,港人真箇以為可以【有商有量】嗎?實現願景的並不是港人啊,不要再騙人吧!講到行政長官必須【愛國愛港】,說來蠻有道理,當港人要求把愛國愛港訂出具體標準時,林鄭就用「不言而喻」回應,實情是標準全都是中共說了才算,林鄭那敢輕言標準?縱觀這個【政改諮詢】,根本就是假戲一場。港人至今已無懸念,唯有走上持續抗爭一途,【有商有量】?聽罷真的要丟擲這個【路姆西】!
<strong>孟光, Hong Kong</strong><br/>
2017年普選,真正的戰場不是選舉,而是爭奪普選勝出後的光環。別以為中國不想香港有普選,如果真的無普選,中國驚的不是香港居民,而是英美跟據《中英聯合聲明》全面介入,到時中國不能說這是內政就可以解決。因此你會看到梁特劣勢時,不少人組織智囊組織,希望最終合流推舉一個人去選贏執政。這個人不論來自民主派或親共派,都有可能因為普選光環而長期執政,到時中國和香港仍可緊守相關利益。
此時希望破壞普選的,相信只有梁振英和他的梁粉,反正他們都知道梁特做不長。如果下一個行政長官如果不是普選而生,就要承擔未能達到普選的天誅之罪,梁特自己肯定甩身。當然這是一把雙刃劍,因為梁特連任的話,這個天誅之罪就要由他完全吞盡。
<strong>PLAN, 香港</strong><br/>
中央與特區政府聯手推出這次政改諮詢, 在格局上是剛中帶柔, 在姿態上是柔中帶剛. 要點是將諮詢和討論鎖定在基本法的法律框架內, 並用較狹窄揣譯方式及從一國利益的角度出發, 意圖對各方的回應先下手為強. 這是誠意的表現嗎? 充其量也祗能說是一種手段罷了.
香港人看不清以上的格局嗎? 聽不懂言語背後的架勢嗎? 可就是感受不到那份誠意, 而這才是問題的癥結. 香港不是患了精神分裂症, 而是患上誠意失調症.
<strong>香港仔, 香港</stron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