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氣候變化和李克強訪歐的"危與機"

派放

圖像來源,EPA

圖像加註文字,

美國凖備退出聯合國《巴黎氣候協議》,對中歐關係有何影響?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凖備退出聯合國《巴黎氣候協議》之際,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並將出席布魯塞爾中歐峰會。

美國揚言"美國第一"的特朗普總統上台、英國決定脫歐已經給歐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歐盟內部重重矛盾也掣肘歐洲與中國的合作升級。在此之際美媒又傳來消息說,美國特朗普政府已經凖備好退出聯合國《巴黎氣候協議》。這對中歐關係來說是危是機?

在國際氣候變化之際,中國總理李克強5 月31 日啟程前往德國,在訪問德國會晤德國總理默克爾後,將前往布魯塞爾出席第19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並訪問比利時。

中德比方面的眾多官員學者紛紛強調這次訪問的"重大意義",特別是在特朗普政府對前任奧巴馬政府的全球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調整之際,中歐雙方領導人們共同倡導推動全球化、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的大戰略方向上是一致的。

但中歐雙方在不少具體政治經濟問題上原本存在不少分歧。

比如在這次訪問開始前數日,在意大利舉行的七國集團(G7)峰會聯合公報提及了中國視為核心利益而相對於歐洲較遠的東海、南海問題,讓中國官方表示"強烈不滿"。這一聲明從某種意義上顯示,歐洲並未因為國際形勢變化而拋棄其傳統外交路線,也沒有否定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領導作用。這一聲明無法給這次中德和中歐峰會增分。

巴黎氣候變化協議

圖像來源,Xinhua News Agency

圖像加註文字,

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並將出席布魯塞爾中歐峰會。圖為過去李克強和默克爾在京會晤照片。

聯合國《巴黎氣候協議》是全世界通過艱難、漫長的談判達成的一份全球治理協議,也包含著歐盟和中國共同倡導和辛苦努力,成為當今中歐關係中雙方重大的國際戰略共同立場。

一旦作為全球排放大國的美國退出,全球氣候治理的根基也受到嚴重挑戰。這對中歐未來關係無疑將帶來挑戰。

但從另一角度看,一旦美國退出全球氣候治理核心領導地位,主張全球能源轉型、發展清潔能源的歐盟和中國將可能找到更多共同語言,並可能形成中國歐洲牽頭的全球氣候治理新秩序。

因此,中德和中歐的戰略溝通可能借李克強的訪問將進一步得到拓展、為未來雙方保持合作勢頭。而美國特朗普政府在氣候變化上立場反轉,將促進包括德國、甚至英國在內的歐洲各方重新審視國際能源氣候戰略態勢。

德國的"新視角"?

同樣是在七國集團峰會結束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歐盟不能再完全依賴美國和英國,歐洲人的命運應掌握在自己手中。

默克爾在講話中表示,德國仍要繼續保持和英國、美國甚至是俄羅斯等國之間的關係,但"我們必須為了自己的未來、為了歐洲人的命運打拼"。

這種表態和英國領導人強調"英國退出歐盟但英國永遠是歐洲國家"的態度差別明顯,顯示歐美關係裂痕,也同時顯示德國希望重整和繼續領導一個內部矛盾重重的歐洲大陸的願望。

雖然本周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柏林會晤了印度總理莫迪後又迎來中國總理李克強,體現出德國外交"向東看"的勢頭,但不代表德國在重大外交和經濟問題上與美國、英國繼續傳統合作的政策會改弦易轍。

此外,今年包括即將到來的德國大選、希臘債務危機尚待解決、英國歐盟談判等因素,讓歐盟各成員國以及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難以旁顧。

一帶一路的潛力

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得到了歐洲方面的總體的歡迎。這一極具潛力、聯合歐亞大陸的戰略可能給中歐雙方帶來巨大的經濟和戰略利益。這也將是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和歐洲方面的有關會談的一個重點。

不過,保守、穩健的歐洲人的歡迎是"積極審慎的"。歐洲方面也有對這一宏大的規劃可能產生經濟和安全風險的擔憂,比如要求更多的透明度、多邊參與和均衡利益分配,擔心中國有關巨額貸款出現壞賬,影響財政等。

一些商務專家也對歐洲內部矛盾提出批評,認為歐洲應該"摒棄一些傳統思維",以更開放的態度看待中歐合作。

在實現中歐合作的務實成果方面,除了領導人加強戰略和政策溝通外,在以民主為自豪的歐洲也需要中歐各級別的政策執行層面的磨合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