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谈中国:免费公园收费之忧

一些本已免費開放的公園在今年黃金周裏又恢復了收費
圖像加註文字,

一些本已免費開放的公園在今年黃金周裏又恢復了收費

廣州本已免費開放的文化公園在這個黃金周裏又恢復了收費,令市民的遊園心情大打折扣。

儘管文化公園這次收費是得到廣州市物價局的批准,但市民普遍擔心,免費公園的「節假日收費風」一旦盛行,再無免費待遇可享。

多個公園的負責人稱,節假日公園實行收費,其實多出於控制人流考慮,但也確實對公園節假日的開支也有一定的補貼作用。也有市民對此表示理解和支持,認為收費後遊園秩序明顯改善,人流也大幅減少,玩得更加盡興。

國慶黃金周,是人們出行休閒的大好時機。國慶長假之所以被稱為黃金周,就是因為客流量增加,為景點增加了巨額收入,也為其它行業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拉動了整個社會的消費。

可以說,國慶黃金周,既是旅遊的黃金周,也是消費的黃金周,對推動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年的國慶黃金周,因為與中秋節連在一起,使得黃金周的時間得以延長,成為「史上最長的黃金周」,這無疑又為商家帶來了更多的商機。

黃金周最直接的受益者,莫過於各地收費的公園、景點,在假日期間,人們紛紛選擇了旅遊、觀光,公園及景點也就成為人們的首選。

面對黃金周帶來的巨大的商機,一些公園、景點紛紛「開動腦筋」,想方設法為自己創收。早在國慶黃金周到來之前,國內一些景點就不失時機地宣佈漲價,最高的門票漲幅竟然達到140%,讓這些景點大發了一筆橫財。而本來是免費的公園,也動起了收費的心思,以「控制人流考慮」、「補貼公園節假日開支」為由收費。這種借口,顯然不值一駁。

據免費公園的負責人說,「如果公園不收費,人人都擠往公園內的精彩活動,那公園肯定會人滿為患,所以要靠門票對人流有所控制,如果人太多就會停止售票。」

誠然,收費確實可以起到阻止一部分遊客進入公園的作用。但是,收費不是控制人流的必須手段,如果園方認為節日期間遊客太多,公園難以承受,園方不收費照樣可以限制遊客進入。說白了,免費公園收費,就是亂收費。

而說是為了「補貼公園節假日的開支」也是站不住腳的。公園既然免費開放,說明政府已經解決了園方的資金問題,公園也就不能再收費。如果在假期期間,園方出於商業目的搞了「增值服務」,增加了開支,確實需要收費,那麼,也應該是收取「增值服務」部分的費用,而不應該是整個公園都進行收費。

因此,無論園方的理由說得多麼好聽,都不過是收費的一個幌子而已,只是園方的一塊遮羞布。明明是免費公園卻又收費,不找個借口,又如何向市民交待呢?

免費公園是公共資源,當選擇了免費的時候,說明公園的經費開支已經得到了政府的妥善解決,就不應該再向市民收取哪怕是一分錢的費用。

免費公園收費,讓人產生了幾點憂慮:其一:已經選擇了免費的公園,還可以再收費,這還能叫免費公園嗎?其二:免費公園一旦開了收費的口子,收費行為會不會由短期行為變成長期行為?其三:既然國慶黃金周可以收費,那麼,雙休日當然也可以收費,只要園方找個理由,收費就可能會變成現實。其四:公園免費又收費,如此反覆,信用何在?其五:公園是公共資源,收費死灰複燃,我們還有沒有真正的免費公共資源?

注:《中國人談中國》的文章不代表BBC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大家投稿,請把文章發送到: tougao@bbc.co.uk

讀者反饋

去大陸旅遊最煞風景的就是不管去那一個景點都要收錢,一付佔山為王狀 ,無趣之極.

Jay Lee, Taipei Taiwan

收費沒有錯,只要收入重新返回納稅人的福利就行。那些看似免費的場所,他們的服務費用是通過其它形式從納稅人獲得,只是你沒有意識到而已。北歐的福利很好,你可知道他們的稅務有多重?

Dan, Cambridge

以收費來控制和緩解來治理的相關問題,這個回答完全潛規則的解答,是巧立名目的收支,是惠民的變相演化,揭示了政府治理的力度?反映了老百姓的無奈?更說明中央政策是否到位?

鬱悶與快樂, 中國

不要把事情說得那麼絕對,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也不必上升到政治層面。不就是一個公共資源的管理。廣州敢搞免費,很多民主國家都未必能搞。事實上免費公園的效果不好,盲流、乞丐多了,垃圾、犯罪多了(有人甚至敢在烈士陵園開麻雀賭檔)。免費公園是用納稅人的錢,反而納稅人都不敢去了,又公平在哪裏?以前只是老人和小孩免費,到處是晨運和小孩,現在都不太敢去了。說「園方不收費照樣可以限制遊客進入」,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痛,你我都不用買票,為何不讓我入,憑什麼?我就不能用公眾資源!收費只是一種管理手段,只要把錢的流向說清楚就行。我就贊成收象徵性的1塊錢,老人和小孩繼續免費,然後將這些錢拿來做公益事業,我相信大部分的廣州市民和納稅人都願意。

未署名

請各位讀者使用下表就本文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