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来鸿:政党对决?派系对决?
- 林楠森
- BBC中文網台灣特約記者

某些縣市的選舉與其說是政黨的對決,反而更像是地方派系的對決。
台灣本周末進行的三合一選舉,北中南四個都會區以外的民眾將選出地方首長及議員,這次地方選舉雖仍有一些政黨對決的味道,但同中央級的選舉在本質上並不相同。
與不到兩年前的總統選舉相比,地方基層選舉沒有那麼多懸念,選前政治分析員多數認為國民黨遙遙領先的勢態不會有太大改變。
這其中因素之一是國民黨掌握了多數的地方派系,國民黨也掌握了絕大多數地方政治分配資源利益的農會漁會等基層組織,而被認為在組織動員上有極大優勢。
地方派系對決
在某些縣市的選舉與其說是政黨的對決,反而更像是地方派系的對決,而且這種對決看來也超越了政黨的界線。
以本周發生的互相指控賄選與遭對方打壓的新竹縣長候選人邱鏡淳與張碧琴為例,兩人同屬國民黨,但是在新竹縣卻不屬於同一地方派系。
邱鏡淳是獲得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張碧琴則是國民黨的新竹縣議會議長,而張碧琴的參選也得到了前民進黨新竹縣長林光華的支持。
這次發生地方派系對決的縣長選舉還包括了台灣東部的花蓮縣,在當地的三名縣長候選人同屬國民黨陣營,但卻分屬不同派系。
派系的分合也影響到地方政治版塊的移動,以國民黨曾經長期執政的雲林縣來說,現任民進黨縣長這次選舉的連任形勢看好,一些政治分析員指出其關鍵性因素在於同屬國民黨的兩大地方派系此前的決裂。
黑金政治
「黑金政治」在台灣是經常與「地方派系」被同時提到的一個詞,而這次地方選舉賄選的情況仍然嚴重,檢方已起訴了十多名國民黨候選人。
以總統身份兼任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雖然表示要清除國民黨內的黑金問題,但他在當選主席時也說地方派系是多元化政治的一種表現。
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蔡佳泓指出,國民黨脫黨競選者勝利後可能會重回國民黨,這對國民黨與當選者來說是合則兩利。
這是因為當選者必須向中央執政政府申請經費,而從國民黨角度來說接受脫黨者重新歸隊,也有利於擴大執政版圖。
但他也指出,若黨提名候選人遭脫黨競選者擊敗,將對馬英九聲望與黨內領導造成負面影響。
政黨對決
馬英九目前在台灣民間的聲望已大不如前,這次的選舉除了地方派系的對決外,在野的民進黨也要求選民用選票表達對馬英九不滿。
但是蔡佳泓認為基層地方選舉的政黨對決意味並不高,他指出縣長的選舉由於選區較大,政黨對決的成份相對較高,而縣市議員與鄉鎮長選舉從過去的經驗看,更大的決定因素是地方上的人情關係。
地方議會這種基層選舉過去一向是由國民黨,或是偏向國民黨的無黨人士取得勝選。
專門研究台灣選舉的蔡佳泓說,非都會區的台灣選民在地方選舉上,更看重的候選人是否為地方爭取利益,或平常是否通過小區活動經營與選民關係。
雖然這樣的選舉也經常被視為選民對執政黨的期中信任投票,但由於新的地方制度法實施,即使選民真的通過投票來反映對執政黨的信任程度,這也只反映出台灣四成左右人口的意向。
未被列入這次選舉的台北,台中,台南以及高雄四大都會區,明年將另行舉行首長與議員選舉,屆時投票的人數將佔台灣總人口約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