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走向成熟”
- 王榮
- BBC中文網記者

中國第一個電子商務網站1997年開辦,分析員認為電子商務經10多年跌宕後進入快速增長期。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過去幾年發展迅猛,網購交易規模急速擴大,網購用戶數量逐年翻倍,電子商務網站也成了投資者的親睞對象。
不過,透過這熱鬧的表象細看,可以發現這台戲的主要演員並不多。
行業觀察員指出,真正參與市場的主要商家屈指可數,但很快局面就會改觀。
競爭白熱化
從1997年電子商務進入中國,到互聯網泡沫破裂後倖存者隨大潮複起,形成鮮明的C2C(個人對個人)、B2B(商家對商家)、B2C(商家對個人)和C2B(個人對商家)幾種主要模式各佔一方,再到現在迅速形成的全網銷售勢頭,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始終處於起步階段。
網絡世界電子商務的西部牛仔片此起彼伏,市態複雜多變。
今年初,中國網絡研究和市場調查諮詢公司艾瑞預言,電子商務市場將在三年後出現「真正競爭」。
該公司的分析師張艷平解釋說,之所以說真正激烈的競爭將出現在三年後,是指電子商務吸引了傳統企業和各類互聯網企業加入,市場熙熙攘攘。
過去十年間拼打出一片市場空間,用戶群較大的各類網站,包括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社區網站和視頻網站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向用戶提供網購機會和服務。
在成熟的大零售商開始以不同方式「上線」,憑借品牌優勢和線下後勤物流的優勢開闢綜合銷售模式的同時,佔中國電子商務市場80%的淘寶網和其他較小的電子商務網站也開始掉頭到線下世界衝浪,跟報刊和電視等傳統媒體聯手經營。
中國家居服務網站齊家網的創辦人之一,公司副總裁唐亮認為,競爭永遠存在而且永遠殘酷激烈。
從大趨勢來看,他認為去年年底到今年初已經出現電子商務「井噴」的跡象,三年後很可能已經硝煙散盡,塵埃落定,主要商家各自佔好了地盤,鞏固戰績,穩步發展。
不過,在電子商務發展較慢的二、三線地區,競爭很可能表現為大量新加入市場的中小業者之間的拼殺。
物流制約
艾瑞公司預計,今後幾年眾多中小型電子商務運營者的入市意味著對配套服務的巨大需求,包括系統服務、物流倉儲、客戶服務、代運營等專業服務。這些領域將是一個熱點。
物流倉儲是目前尚未成熟的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的一個主要瓶頸。業者討論熱烈的焦點之一是應不應該把這部分業務外包。除了成本核算,質量的監督和保證對電子商務運營商來說,可能關係到客戶是否流失。
張艷平說,上網購物的消費者不但希望在最短的時間裏拿到商品,對送貨服務的期望值也在不斷提高。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成熟的商家在具備一定條件後需要自建物系統,」她說。
也有人認為與其花錢自建倉庫、自備送貨人員和設備等,還不如把這部分業務外包給專事物流的公司。缺點則是網上商家很難保證交貨過程和顧客最終拿到手的商品的質量。
有熟悉整個網購業務鏈的業者專門對這兩種選擇作了優缺點比較,但似乎孰優孰劣仍無定論。
電子商務說到底還是「商」,經商之道仍需遵守。
誠信缺失
從另一個角度看,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近2500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雖然B2B佔了90%,但個人網購的人數每年成倍增長。
即便如此,張艷平指出,網購人數佔中國網民總數的比例還只有四分之一,網購在互聯網使用排名榜上屈居第八。
除了技術方面的原因,網民對上網購物的猶豫、缺乏信任感是個主要原因。
此前不少調查都顯示,令人對網上購物卻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怕受騙上當,或者心理不踏實,不放心。諸多客戶反饋顯示,網購體驗的失敗包括商品名不副實、送貨慢、售後服務差等。
張艷平說,誠信環境還沒有建立,確實是制約電子商務更快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但從支付寶的問世和網上商家針對這種顧慮而設計的各種支付和質量保障措施來看,建立誠信環境是業界一直在共同努力的目標,但這是個長期的工作。
她補充說,支付寶推出幾年,實際上對培養中國網民網購習慣起了很大作用,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消費者對網購的疑慮。
心理因素和行為的改變需要時間,也需要買賣雙方共同努力建立信任。
但業者和觀察人士都指出,中國電子商務目前還沒有建立起誠信的環境。
未來屬於誰?
中國網絡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艾瑞的電子商務分析員張艷平認為,從環境、基礎設施和網購習慣的培養等多方面看,中國的電子商務目前仍在起步階段。這意味著增長潛力和機會。
有利於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因素包括政策鼓勵、經濟環境(金融危機的影響之一是更多人到網上消費)、網購習慣和潮流的形成,以及寬帶上網和互聯網的普及
有人說,網絡世界只有老大,沒有老二。對電子商務網站來說,這是個殘酷的現實。在某個特定的領域站穩腳跟,意味著爭當老大的過程。
電子商務畢竟還是商務,歸根到底就是銷售加服務。互聯網只是購物的一個渠道或者說平台,而商家能否獲得客戶的信賴和忠實,說到底更傳統商務沒有區別,價廉物美、服務周到、誠信保障。
如果說區別,網上購物者對購物體驗和結果的期望更高,對商家的誠信的要求也更高。
不過,成也誠信,敗也誠信。在線下已經享有較高市場聲譽和口碑的商家或品牌,而進一步在網上擴展業務,或自設網上商城,或加入平台網站開店設鋪,其已有的「誠信和品牌」價值將起到決定成敗的關鍵作用。
張艷平認為,"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信譽和服務是零售商今後能否在網上市場競爭中取勝的決定因素之一,"
因此,今後幾年具有誠信和品牌優勢的傳統商家將是推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的主力。誰能在網購環境裏保持並增強這種優勢,那麼誰就能佔有最大的市場份額。
但這並不意味著現有的購物平台網站就「沒戲唱了」。
有業者分析,淘寶網作為一個平台,佔據了中國網購市場的80%,也定下了中國的電子商務格局。
一位筆名「飛揚新銳」的網絡業者在博客中寫道:「2010年淘寶的改版,C賣家已經沒有太大出路,優質的資源全部貢獻給廣告主,越來越多的B(品牌)起來,也越顯現淘寶的商業價值,淘寶是最大的贏家。」
同時,電子商務和傳統商家的競爭仍將存在,而爭取一筆交易時,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還是價格、質量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