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为什么那么激烈地反对大陆生来台?

  • 吳燕玲
  • 台灣自由撰稿人

為了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的問題,台灣立法院連續上演了全武行,甚至於在雙英辯論中,馬英九還當著蔡英文的面,質疑民進黨「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反對陸生來台?」

圖像加註文字,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表示,台灣教育產業供過於求,開放大陸生來台將威脅本地人的就業機會,應謹慎小心。

以目前台灣各地大學林立,連考試成績只有十八分的高中生都可以上得了大學,甚至於連向來支持民進黨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都贊成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唸書,因此,許多人就像馬英九一樣,不解民進黨為何對於陸生來台政策如此激烈地反對?

對大陸生採取「三限六不」

畢竟在目前教育部對於大陸生來台,採取的是「三限六不」原則。所謂「三限」,指的是「限校」、「限量」、「限域」;所謂的「六不」則是不加分、不影響本地學生招生名額(陸生採外加名額)、不編列預算提供獎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不可考照、畢業後不可在台就業。

因此,以教育部的「三限六不」來看,對台灣學子的教育資源的影響應該不太大,那何以民進黨還要如此激烈的反對呢?

原來,民進黨反對的,並不是著眼於現階段台灣教育資源分配的問題,依照民進黨在雙英辯論後,黨中央所發表的聲明來看,民進黨認為,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其實是國共聯手演出的一齣好戲。這個政策的起源是國民黨與共產黨早就談好要在今年九月份開放二千名中國學生來台就讀,並依此為基礎,替日後承認中國學歷及開放雙方證照鋪路。」

這段聲明反映了兩種民進黨思維的論述,一個是民進黨基本教義派一貫對外訴求的「賣台」邏輯,雖然民進黨沒有用「賣台」這個字眼,但是像「國共聯手」、「國民黨早就與共產黨談好了」,這些語言,都是明顯地指涉馬政府出賣台灣利益,這一類沒有提出證據的指控,雖然在日前在馬英九與蔡英文的辯論上,看得出蔡英文很努力地嘗試在擺脫這種訴求方式,但令人遺憾的是,辯論過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好幾家媒體都出現蔡英文略遜於馬英九的民調,民進黨似乎又開始回到了這種訴求方式,畢竟這種語言是過去民進黨群眾用來動員群眾的基礎。

正視兩岸人才競爭問題

民進黨的另一種思維,比較值得討論,他們認為陸生來台,只是馬政府的第一步,等到陸生真的來台唸書之後,是否會發生陸生逾期居留、非法打工的問題?接下來馬政府勢必就會逐步處理承認中國學歷、雙方證照相互承認等問題,等到這些問題都處理好了,大陸人士來台就業,便水道渠成。然而開放大陸人士來台就業,必然使得台灣勞工失業問題雪上加霜,這恐怕才是民進黨更深層的憂慮。

坦白說,開放之門一旦打開,便很難走回頭路,如果兩岸間的交流與開放,是擋不住的趨勢,台灣終究還是得面對兩岸人才競爭的問題,因此,與其把精力花在激烈的杯葛,不如花心思於如何提升台灣人才的競爭力,這恐怕才是當前更為迫切的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