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来鸿:五都升格,准备好了吗?

  • 吳燕玲
  • 台灣自由撰稿人
胡志強
圖像加註文字,

五都首長誕生之後,中央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五都首長開始要向中央要權、要錢。

五都選舉落幕,新當選的五都首長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就要走馬上任,但是五都升格相關的配套措施,目前都還付之闕如,不禁讓人擔心,五都升格之後,究竟會對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台中市長胡志強在選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就率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指出,五都首長選完之後,台灣的政治出現了新格局,中央從此以後必需要更重視五都首長的意見,否則,五都幅員如此遼闊,選起來這麼辛苦,如果不能有相當的政績,以後誰還要去選五都首長?

胡志強的這番話,果然引起了一些政治漣漪,但它確實也點出了一些關鍵的問題。因為五都首長誕生之後,中央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五都首長開始要向中央要權、要錢。

省長失敗教訓

記得台灣在1994年,第一次選出省長之後,由於台灣省的土地人口與中華民國高度重迭,省長所擁有的民意基礎,甚而凌駕中央,因此台灣政壇開始出現「葉爾辛效應」的說法,當時選上省長的宋楚瑜,幾度為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問題炮打中央,「宋省長」的政治份量不容忽視,幾次爭議下來,促使李登輝決定廢省,所謂的「台灣省省長」也只出現了一屆,就走入歷史。

當年的台灣省省長的規劃,就是一個失敗的例子,它突顯出中央對於「台灣省」的政治定位與資源分配等配套措施,在沒有完善的規劃下,冒然實施選舉後,就產生諸多後遺症,其影響甚至衝擊到接下來的總統大選;如今,雖說五都首長尚不能以「葉爾辛效應」來比擬,但說五都首長是五大藩鎮,可就一點也不為過,殷鑒未遠,眼看著五都首長就要上任了,這些可能引起未來政治爭端的爭議,截至目前,一項都未解決。

遠的不說,就以攸關民眾生活最直接的,五都內的行政區是否要重新劃分?五都街道住址、門牌號志、民眾的身份證,是否要更新?光是這一點,迄今仍未見到相關的凖備動作,一位家住在台中縣的朋友打趣地說,以後有人寄信給他,萬一地址寫「台中縣」,不是寫「台中市」,是不是就寄不到他家了?雖然說台灣的郵務人員聰明得很,但不少民眾仍有類似的擔心。

地方爭權爭錢

其它涉及五都政府內部的業務職掌、人事調整、員額升級等問題,也多如牛毛,其中,台中市與高雄市,長久以來都共同面臨了台中港與高雄港,都由中央的交通部管轄,但台中市與高雄市都希望港口建設的發展,能與都市規劃通盤考慮,因此多年來「港市合一」的議題,屢被地方要求,五都選後,台中港與高雄港,是否可能「港市合一」?目前也看不出跡象。

真正讓中央感到頭痛的,恐怕是財政與資源的分配了。沒有資源就沒有政績,五都首長為爭取連任,未來向中央爭取資源的聲音,只會愈來愈大,但是資源就是這麼多,多給了五都,勢必排擠到其它未升格的縣市,那些未升格縣市的民眾,不就成了二等國民?

當這一切都還沒有凖備好,難怪有人會說,五都升格後的第一年,將是地方爭權、爭錢,吵鬧不休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