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报摘:“市民出行定位”·两会政策

圖像來源,AP
和兩會有關的社會和經濟動態令人關注
中國兩會前夕,當局擔心「茉莉花革命」影響、中國從利比亞撤僑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等受到本周英國主要報章的關注。
北京手機定位出行
周五的《泰晤士報》報道說,北京正在考慮通過電腦,以改善交通為名,跟蹤北京所有使用手機者的行蹤,以此監控和阻止遊行抗議活動。
報道稱,根據北京市科委計劃建立的「手機定位市民出行」計劃,北京將以1700萬手機用戶數據為基礎,建立「北京市市民出行動態信息平台」,精凖掌握市民的行蹤規律。
報道援引北京市科委官員李國光的表態稱,這是為政府部門規劃交通布局、人口管理服務,而非侵入個人隱私。
但報道也援引反對這一計劃的北京大學無線電通訊專業的教授陳德榮(音譯)的話說,這一計劃中的平台可以允許警察為了安全原因監控一些人的行蹤,但和監測改善交通聯繫在一起是「牛頭馬嘴」,毫無聯繫,因為改善交通不需要定位每個人的行蹤,交通要道的攝像頭就足以起到監控交通的作用。
報道以及就此發表的評論文章說,北京當局對中東「茉莉花革命」十分不安,因為不了解人民的態度而疑神疑鬼,擔心民主浪潮影響到中國,這一平台可以用來摧毀任何集會和遊行示威活動。
中國「茉莉花革命」
周一(2月28日)《每日電訊報》的文章說,總部在海外的博訊網站登出匿名信,呼籲中國的普通公民上街「散步」,以表達他們對中國缺少政治改革和自由的不滿。而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周末布滿了警察、警犬以及便衣警察。這是網上發起的號召「茉莉花革命」集會的第二個星期天。
星期一的《衛報》也報道了中國「茉莉花革命」的消息。文章說,雖然中國的「茉莉花革命」未能開花,但中國政府的鎮壓顯示了當局受到了震動。
文章還說,一些前去報道的美國記者遭到毆打, 並且政府對活動人士打壓的手段是近幾年來最嚴厲的。
中國當局為了阻止示威人群聚集,除了在一些重要的地點部署大量警力之外,還派出清潔車以及拿著掃帚的清潔工來回清掃街道,以促使人群快速行走,不能停留在原地不動。
星期三的《衛報》報道說,在上周日(2月27日)中國的「茉莉花革命」未能真正搞起來之後,中國官員指責外國媒體,警告外國記者說,他們需要事先許可才可以到北京的一些地點採訪報道。文章認為這顯然是中國進一步收緊媒體控制。
兩會經濟政策
周四的《國際先驅論壇報》說,中國「人大」將審議的法案中,唯一存在變數和全球關注的是繼續高速前進的經濟。
報道說,人大代表們這次要審議通過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提出,經濟增長引擎將從出口和基建投資轉為國內消費;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和發展模式的轉變對全球經濟再平衡至關重要。
關鍵的變數是中國內需這一雙脆弱的肩膀能否擔負起中國經濟這個呼哧呼哧前行的龐然大物。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中國GDP在出口和基建投資推動下增長超過10%,而國內消費佔GDP的比例卻下降了10個百分點,大致相當於亞洲國家的三分之二,美國的一半。
利比亞撤僑
周四的《金融時報》就最近中國從利比亞疏散公民的行動發表評論說,隨著中國在世界各地參與當地經濟社會活動的程度日益加深,在國際上保持低調已經不再是一個可選項;在中國企業或機構開展業務的遙遠國度發生衝突、動亂時,中國人也無法再袖手旁觀。
該報專欄作家皮林指出,全世界都開始了解中國如何影響世界,但對世界如何影響中國卻知之甚少,而利比亞動亂爆發後中國從海、陸、空三路撤走了在利比亞工作的3萬多名中國人,這一行動堪與美歐西方大國並論,一方面展示了中國實力的增強,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在世界各地經濟利益加深擴展的同時,面臨的風險相應增大,應對風險和危機的能力也必須相應提高。
文章指出,撤僑能力跟參與影響和改變有關國家政治環境的能力是兩回事。多年後北京或許可以具備後一種軍事能力,但它是否有這種政治意願又是另一回事。
更為複雜的是,中國在聯合國投票贊成把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送上國際刑事法庭審判,一方面可以理解為「成長的痛苦」,作為大國必須作的艱難決定,另一方面也可以解讀成中共領導人希望在卡扎菲武力鎮壓和平抗議示威者的問題上與國際社會保持一致,以免它自己1989年的64天安門鎮壓再度成為關注焦點。
但無論如何,近期的國際局勢變化說明中國在衝突面前保持沉默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美元的中國債主
周二的《金融時報》報道說,美國大幅度修改了持有美元債權國家持份數據,而中國所擁有的債權遠超過原先的估計。
該報認為,這顯示美國擔心過於強調了中國減少美元持份。該報道引述專家的話說,新的數字顯示中國外匯存底中美元佔42%,原先的估計則是32%。
中國不但依舊是美國最大的「債主」,2010年底持份數額也從8920億美元大幅跳升為11600億美元。
建築投資
周四《金融時報》的一篇相關報道說,中國去年新的建築項目投資金額超過1萬億美元,使中國在建築行業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文章指出,兩方面因素促成了這一位置調換。一方面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在政府刺激經濟措施的推動下持續火爆,而建築成本又大幅上漲,另一方面則是美國的房地產和建築成本由於經濟危機而持續低迷。
報道說,由於北京開始加大房地產控制力度,中國在建築領域的投資組成將發生變化,政府的路橋建設投資所佔比重將提高。報道還提到,生產大吊車、水泥攪拌機等建築機械設施的公司不久將在業績報告中披露它們去年的盈利上漲60% 到100%。
盲目增長
《每日電訊報》的另一篇文章報道了中國總理溫家寶希望降低中國GDP增長的目標,並採取措施減輕通貨膨脹的消息。
報道說,溫家寶把中國未來5年GDP的增長目標從8%調低到7%。
溫家寶在網上與網民「交談」時表示,政府希望能夠把重點放在質上以及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益處,不能「盲目地」追求增長。他還說,希望所有人都能從經濟發展的果實中獲益。
遊艇擺闊
《泰晤士報》內頁的一篇文章說,中國可能要對富人的豪華遊艇徵稅。儘管這樣,也阻止不了中國的新富置辦遊艇擺闊。
文章說,據貿易團體估計已經有300艘豪華遊艇在中國售出,顯示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文章指出,中國的富人不像歐美 購買遊艇的顧客那樣,要量身定做,中國人只要快,越快越好,以便他們能夠向他們的朋友展示他們的富有。
娃哈哈
周四《金融時報》和《泰晤士報》都報道了軟飲料生產商杭州娃哈哈集團尋求國際合作伙伴和它雄心勃勃的業務擴展藍圖。
《泰晤士報》說,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決定在中國各地開100家百貨公司,令零售業大吃一驚。更讓人瞠目的是娃哈哈集團要涉足礦產和高科技行業。這些新的投資動向讓人聯想這家軟飲料公司是否很快將開始國際併購行動。
《金融時報》說,有中國「飲料之王」稱呼的中國首富尋求國際合作伙伴協助他的軟飲料王國實現業務多元化投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