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日之间尚未解开的历史情结

圖像來源,Xinhua
中國認為日本不承認「罪行」,日本右派則認為「沒發生過罪行」。
中日抗戰理論上已經結束了將近66年,但是至今仍然是兩國政治上打不開的一個心結。
中國就民間而言,這個打不開的心結,一直若隱若現地在中國一般民眾的心中。
每到77抗戰紀念日、918、南京大屠殺紀念日或者中日之間的東海、釣魚島(台灣所稱的釣魚台列島)領海爭議升溫的時候,這個心結就成了一股怨氣爆發出來。
而日本官方的態度則是和中國政府差不多,時而強硬、時而溫和。但是抗戰期間奴工、慰安婦、軍夫等等向日本提出賠償訴訟的時候,日本法庭大部分作出的都是不利裁決,理由也都是中國原告不能接受的。
不少海外華人對抗日戰爭的態度反而是強過於中國政府或者是台灣政府,例如僑居美國的章楚業多年來在美國講述他家庭在日軍攻下南京之後的遭遇。
美國也有像「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之類的民間組織推動將中國對日抗戰和南京大屠殺列入歷史教科書。
世界其他國家不注重中國抗日的這段歷史也是一個問題,日軍二戰期間對英美俘虜也有所謂的暴行。
但是英美對二戰期間亞洲戰場的歷史研究,也就限於其本身軍隊在亞洲戰場的作戰和「犧牲奉獻」。
例如美國歷史學者研究最多的是從西太平洋的海戰到收複菲律賓、最後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
英國對二戰亞洲戰場的研究則是以印度和緬甸的作戰,但是對中國軍隊在此一戰場的作戰,雖然不能說隻字未提,不過絕對可以說是「極少」。
而且二戰期間英美等國駐華大使館雖然對中國境內的戰爭有一定程度的情報資料搜集和保存,但是至今只有少部分較為不敏感的資料對外公開。
而日本方面則時常以「毀於戰火」或者「事關軍事機密」為由,拒絕他國學者申請查閱有關的資料和記錄。
但是就華人本身而言,可能也有需要檢討的地方,例如前些時候參加一場歷史研討會,就有學者指出歷史作為一門學問,但是海峽兩岸過去都是歷史為政治服務,削弱了考證的基礎。
也有學者認為華人傳統上也不重視保存歷史資料和文獻,同時也不自我先行驗證手中的證據,所以講到抗日戰爭多的是對內、少的是對外。
經歷中國對日抗戰的人如今已經是垂垂老矣,他們能夠見到中日打開抗日戰爭這個心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