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靳羽西談中美交流及中國婚姻觀

靳羽西
圖像加註文字,

靳羽西認為中國年輕一代對美國的了解少於很多其他國家的年輕人

BBC英國廣播公司10月推出「巾幗百名談天下」(100 Women – Half the World Speaks)特別系列,通過互聯網、電視和廣播,從婦女的視角講述那些震撼人心的故事,了解當今婦女的生活、她們面臨的風險、挑戰、機遇。

美籍華人靳羽西是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製作人,也是企業家、慈善活動家和暢銷書作家。

日前,靳羽西獲邀在BBC國際台(BBC World Service )的「新聞一小時」(Newshour)節目擔任客座編輯。

靳羽西多年前在美國主持製作的《看東方》系列電視節目,多次獲獎,讓很多西方人了解中國這個在他們眼中的神秘國度。

靳羽西參與編輯的「新聞一小時」特別節目專門派記者前往美國一所中文學校,探訪那裏的情況。那麼,在靳羽西眼中,這些年來,美國人對中國以及中國人看法有什麼樣的變化?

靳羽西在接受BBC中文網電話專訪時表示,這些年來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在各方面都有很大變化:

「我以前住在紐約的時候,提到中國的機會很少。我有一位很好的美國朋友,他在美國報刊上看到關於中國的文章就剪下來,積攢到月底郵給我。他每個月寄一個郵包給我,就好像每個月送我一份禮物一樣。」

「一些年前他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每一包都小小的,不是很多,而最近的郵包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厚。」

靳羽西說,從這個小小的例子中看得出美國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態度的變化,說明美國媒體對中國的了解增多了,也愈加關注中國,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非常快。

儘管如此,她認為,美國人看中國的時候肯定會有偏見。「以前的偏見是無知,現在的情況是,有時候中國的態度有點強硬,令美國人感到不是特別友好」。

「從某個角度來說,普通中國人可能對美國的了解要多於美國人對中國的了解,但是我覺得中國年輕一代對美國流行文化的了解是有限的,遠遠少於一些其它國家,比如韓國人。」

如何才能更好地增進中美兩國之間的互相了解?

靳羽西的看法是:「增進了解最關鍵是政治上的了解,我不能夠改變中國政府對文化上的控制,比如哪些電視節目可以播出、哪些不能播。這種情況不是很快就能夠改善的」。

儘管真正想看到這些的中國人會通過網絡、盜版等各種渠道看到,但她覺得雖然能看到,但是不方便。

女性話題

圖像加註文字,

中國女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常常處在弱勢地位

靳羽西參與編輯的「新聞一小時」特別節目關注的另一個話題是女性話題。該節目主持人採訪了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上市的中國婚戀網站「世紀佳園」的創始人龔海燕。

靳羽西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女性在當今中國社會上的地位比較高。

她在接受BBC中文網電話專訪時解釋:「我感到,在中國,如果女性想做生意的話是可以的,沒有法律上的限制」。

「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女性不能購買地產、向銀行借貸等等,而中國在這些方面要自由得多;這是好事情,因為中國女性可以隨意發揮自己的能力」。

儘管如此,中國女畢業生在求職的時候會遇到一些限制。

靳羽西承認這種現象的存在:「如果一些行業對女性求職者不利的話,也沒有必要加入;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行業對我來說不是特別合適的話,也不是特別歡迎我的話,我是不會去做的」。

「我不知道類似的規定是不是政府行為,但是至少在我做的行業中,政府對女性沒有多少限制。」

在談到中國社會上比較熱門的剩女現象等話題時,靳羽西表示:

「我自己到40歲才結婚,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沒有機會結婚,只是我不願意結婚而已;我離婚已經18年了,婚姻只持續了5年半的時間,大部分時間我都是一個獨身女人。」

靳羽西觀察到中國人的觀念發生很大變化:「中國社會、中國人很容易接受很多新的概念。我記得我1996年離婚之後接受一些媒體的採訪,他們會問我「我們可以問你關於離婚的事情嗎?」,好像離婚是一件很不光彩、很嚴重的事情」。

「當然,離婚不是好事,但也不至於是致命的事情。當年沒有人敢在中國電視上說離婚,都是非常婉轉地問這種問題。」

她覺得離婚在當今的中國已經是很普遍的事情。「我相信以後在中國像我這樣沒有結婚、不願意結婚的人會越來越多,並且不會認為這是多嚴重的問題」,她說。

靳羽西認為,女性的生活可以很快樂很瀟灑,不一定要有婚姻。有了婚姻、有了孩子,可能更不瀟灑。「我沒有感覺我的人生價值不會體現在有沒有老公、有沒有孩子上」,她強調。

靳羽西建議中國女性不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因為婚姻並不見得對每一個人都是好事情。

「如果能找到很好的老公,那很好,每個女孩子都有這個夢想,但是找到很好對象的機率不好說,不一定;所以我覺得,女性首先要在經濟上獨立,女人不一定非要有男人才會有完美的生命。」

(責編:路西)

網友如有評論,請用下表:

讀者反饋

她不是女性問題專家,因為她告訴女性在婚姻有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逃避婚姻。<br><strong> </strong><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