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镇压示威者·英国向政府闲职开战

英國報章頭版的主要關注是巴林警察武力鎮壓在首都市中心廣場和平示威的民眾,抗議示威浪潮在阿拉伯世界擴散,以及英國對地方政府的數千個「閒職」開戰。

《國際先驅論壇報》報道說,巴林警察昨天夜間突然向珍珠廣場扎營的示威民眾發射橡皮子彈、鉛彈和催淚瓦斯之後,軍隊接管了整個城市的治安,但幾家大醫院內外則聚集了成千上萬悲憤交集的人,為死去或受傷的親友痛哭呼嚎。坦克和全副武裝的軍人在街上巡邏,但抗議者則被鎮壓行動激怒,高呼「處死國王」的口號。反對派退出國會,要求內閣下台。

該報頭版的分析文章曝光了埃及軍隊在經濟領域的涉獵既深且廣的情況,並引述知情人士說,穆巴拉克總統被趕下台後,軍方已經開始保護它的既得經濟利益,阻撓對埃及新生至關重要的經濟改革。

兇器來自英國

文章說,埃及軍隊除了負責國防,還經營著幼兒園和海濱度假村、生產製造電視機、吉普車、洗衣機、木製家具、橄欖油和瓶裝水;軍隊的企業不繳稅,享受低價購買國有土地的特權,而且不必向議會或者任何人披露自己的商業活動。

文章引述美國一位專家說,為了保護其商業利益,埃及軍方不會允許文職人員對其進行監督。

《衛報》頭版刊登了巴林首都示威者把傷員送往醫院的大照片,文字說明稱阿拉伯國家首都的暴力和騷亂周五將繼續擴散。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獨立報》頭版除了刊發三張巴林警察鎮壓示威者的照片之外,還報道了英國政府向近幾周鎮壓民眾抗議的幾個阿拉伯國家出售軍火受到激烈批評的消息。

文章說,英國聯合政府上台以來,批准了向中東和北非國家出售各種武器,包括把催淚瓦斯賣給巴林政府,把用來控制大規模人群的裝備賣給利比亞政府,把戰鬥直升機賣給阿爾及利亞政府,把裝甲車賣給沙特阿拉伯。

裁員、裁職

《每日電訊報》頭版頭條是英國聯合政府向數萬個地方政府「閒職」「冗員」開戰。報道說,英國各個地方政府自1997年以來增設了18萬個「閒職」(non-job),機構膨脹嚴重,現在應該裁撤中層管理冗員而不是關停圖書館、兒童中心等社區服務以及提高社區服務收費。

《衛報》頭條報道說,儘管政府一再聲明要保護全民公費醫療保健系統的一線員工,但兩家主要醫院宣佈裁員近1000人,包括數百名護士。

報道引述英國醫療協會發言人說,倫敦南部和西南部兩大醫院的裁員行動只是「冰山一角」,而皇家護理學會則表示如此規模的裁員必然影響醫護質量。

北京「雙城記」

最新一期《經濟學家》雜誌發表了兩篇有關中國的報道,一篇介紹中國目前奢侈品銷售的盛況,另一篇報道北京市政府減少外地流動人口進京的一個措施 – 關閉防空洞和地下室。

據一家經紀行(CLSA)的計算和預測,中國消費者在國內外採購奢侈品的增長必須用「爆炸式」來形容。它預計今後五年中國消費總體年增長速度為11%,但奢侈品銷售將年增25%,就連教育這個中國父母不會吝嗇金錢的領域,年均消費增長也只有16%。

報道指出,由於中國對進口奢侈品征收30%的關稅,且假貨泛濫,中國富人也喜歡出國買「正宗名牌」。加上這一部分消費,CLSA估計到2020年「中國消費」將佔全球奢侈品市場的44%。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富翁平均年齡39歲,一般也喜歡炫耀自己的財富,而且購買奢侈品的男性居多。

第二篇報道說,北京市政府雖然沒有明說,但實際上在通過關閉大量外地人棲身的防空洞式和地窖式民居,達到控制外地人進京的目的。文章以一對來自江西、在北京擺水果攤為生的夫婦為例,解釋了關閉他們租住的防空洞「屋子」,等於把他們趕出北京。北京媒體估計像這對夫婦一樣在京謀生的外地人超過100萬人,包括在順義、房山等北京近郊「衛星城」。

報道指出,北京市政府為了解決人口膨脹、交通擁堵等問題採取的排外傾向明顯的措施,也招致批評和抗議,靠出租防空洞及地窖式居住單元掙錢的數百名房東已經聯名請願,希望政府高抬貴手。學者和評論人士也指出政府的做法粗暴簡單,有些根本無法實施。

《國際先驅論壇報》則在頭版報道了原中國鐵道部長劉志軍被撤職調查的消息,指出這一人事變動不但令人對中國近幾年疾速發展的鐵路建設和鐵路交通王國產生疑慮,對中國基建項目中的貪腐程度重新考慮,更令人對近期引起舉世矚目的中國高鐵項目的安全性、財務穩定性和長期可行性產生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