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政府现裂痕·中国入世十周年

克萊格與卡梅倫

圖像來源,PA

圖像加註文字,

英國否決歐盟新條約為聯合政府蒙上陰影

英國各大報紙周一(12月12日)關注的重點是聯合政府內部因首相卡梅倫上周否決歐盟新條約出現的分歧。

聯合政府副首相、自民黨領袖克萊格公開對卡梅倫的這一決定提出批評。

《泰晤士報》頭版報道:「選民支持否決,聯合政府面臨考驗」。

《衛報》頭版頭條稱:「克萊格抨擊卡梅倫並誓言重修與歐洲關係」。

《獨立報》頭版消息:「自民黨反擊,聯合政府陷入危機」。

《金融時報》頭版報道:「聯合政府面對否決後分手」。

《每日電訊報》頭版報道了克萊格有關否決使英國變成」侏儒「的言論並發表社評認為:克萊格退回歐元區幻境。

該報社評質疑克萊格為什麼在歐盟新條約問題上態度急轉彎,認為他一定是在自民黨內部受到很大的壓力,而首相卡梅倫「不會太在意這些批評。」

社評還提醒讀者留意本周的兩次補選,看看選民們是不是會通過選票來表明他們對自民黨歐盟政策的意見。

中國入世十週年

《金融時報》報道了胡錦濤在中國加入十週年論壇上的講話,並刊登署名文章:「華盛頓應該尋求與中國貿易的互惠」。

文章作者麥克爾·威瑟(Michael Wessel) 是「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成員。該委員會作為獨立的聯邦機構,為美國國會提供參考意見。

作者說,在該委員會位於華盛頓的辦公室內,三米高的大書架上擺滿了44個大卷宗,內容包括數以百計美國和中國間通過談判達成的協議概況。

這些卷宗按字母順序排列,從A開頭的農業協議,到V字母開始的簽證協議。其中最大的卷宗是貿易,協議可以上溯至1979年。最小的檔案卷宗是旅遊,雙方同意互設旅遊辦事處。

圖像來源,AP

圖像加註文字,

中國加入世貿十年,中美貿易不平衡日趨嚴重

作者認為「這些卷宗不僅匯集了三十年來數千名談判代表們的磋商和跨太平洋飛行旅程,也匯總了美國天真地以為中國將履行承諾所遭遇的失敗。它們顯示當中國領導層認為變革將威脅共產黨的專制時,完全信賴北京切實改革的承諾是多麼地不切實際。」

作者提到,美國在中國開設旅遊辦事處很容易,但是開設食品藥品監督辦公室卻不那麼容易。「如果那些卷宗裏面較為重要的協議都被執行了的話,那麼華盛頓就不得不尋找新的與中國的談判方式,完全不必面對失望和對方周而複始的承諾、不守承諾和再承諾。」

作者說,「十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承諾盡快簽署政府採購協議。十年後的今天,本周世貿組織部長會議之前,北京還在找借口。」

文章還舉例說:2001年中國同意將自身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高到國際水平。十年後,中國再次同意繼續努力尋找途徑打擊網上的非法產品。

「很奇怪的是,在一個用於互聯網安全、審查和管控方面的資金多於軍費的國家,北京卻不能關閉幾個銷售盜版音樂和光碟的網站。」

文章最後認為,互惠可能解決不了中美複雜關係中的所有問題。但是卻可以作為一個有用的原則,也為以後衡量貿易協定是否成功提供一個明確的基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