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和專家熱議卡梅倫訪華

中國媒體普遍認為卡梅倫訪華將「使兩國關係升溫」。
中國媒體和國際問題專家希望正在訪華的英國首相卡梅倫能夠幫助改善兩國關係。
英國首相卡梅倫於12月2日至4日對中國展開正式訪問,中國官方媒體希望此次訪問將讓中英政治關係「重返正軌」。
卡梅倫在2012年會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從而激怒北京政府。
因此,中國媒體對卡梅倫此次訪華的評論都強調貿易在雙邊關係中的作用,並將其與達賴喇嘛倡導的西藏問題作比較。
關係發展
官方英文報紙《環球時報》周日(1日)發表文章稱,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預計將「使雙邊關係升溫」。
文章說,「作為包括大約150名商界人物的龐大貿易代表團的領隊,卡梅倫從周一開始對中國展開的三天訪問將期待加強兩國間的貿易和商業聯繫,並翻過因達賴喇嘛問題引發雙邊外交爭執的不愉快的一頁。然而,在英國國內也有不贊成卡梅倫訪華的,一些人批評卡梅倫為追逐經濟利益而降低人權標凖。反對派呼籲卡梅倫在訪華期間提及人權問題,特別是西藏問題,並『表現的像一個政治家,而不是一個推銷員』……」
中新社在周一(2日)援引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的話說,中英之間的最主要問題是雙方仍然「缺乏政治互信」。他說,「英國社會裏有一些人仍然無法放棄『冷戰心態』,他們仍然『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
同一天,劉曉明還在《人民日報》國內版撰寫一篇社論稱,希望中英兩國能夠「抓住這個時機為中英關係的下一個季節共建互信。」
「面臨壓力」
中新社還刊登了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國際政治學教授金燦榮的採訪,他說:「在過去一年裏,中英關係降溫主要是由於卡梅倫不顧中方的反對會見達賴喇嘛……在與中國關係的新時代裏,英國已經落在了後面。德國和法國都從中國拿到經濟和貿易訂單,卡梅倫因此在國內受到巨大壓力。這也是他爭取完成對華訪問,讓中英關係出現轉折的政治原因。」
金燦榮還說,「由於一個前大國地位遺留下來的優越感,以及香港移交,英國政治圈兒裏對中國崛起的心態是錯綜複雜的。最近幾年,在西藏問題上、香港問題和其他問題上出現了一些干預和『不和諧的噪音』,嚴重阻撓了中英關係的健康發展……中英關係可以說是機遇和挑戰並存。在這個時候,態度是最關鍵的。英國必須放棄偏見、從長計議、加強政治信任、正確處理分歧。」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歐洲問題專家馮仲平周一在接受官方英文報紙《中國日報》的採訪時說:「英國首相卡梅倫對中國展開的三天正式訪問將標誌著兩國政治關係在經歷過去一年半的困難之後重新恢復正常……在歐盟內部,英國是中國可以爭取支持的一個伙伴。例如,英國支持歐盟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在貿易關係上,英國一直遵守自由貿易原則,反對歐盟向中國產品實施最終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英國對接受中國的投資也採取一個積極開放的態度。」
(編譯:尚清 責編:顧垠)
網友如有評論,請用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