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倫敦發現羅馬時期兩具疑似華人骸骨

倫敦發現羅馬時期華人骸骨,人民幣與中國經濟和亞洲的關係,以及天宮二號有助提升中國釀葡萄酒技術,是周五(23日)英國主流報章關注的議題。

千年前的中國移民

《泰晤士報》內頁一篇大篇幅報道稱,考古學家在挖掘倫敦一處羅馬帝國時代遺跡時發現了兩具疑似華人的骨骸。

專家向撰文記者表示,在倫敦這處公墓進行的挖掘,原先認為這是一個羅馬帝國時期平民埋葬地,並沒有證據指出這裏會出現華人的骨骸。

先前只有在意大利曾經發掘過一個亞裔的骨骸,他們採取頭骨辨識法,認為發掘出來的是亞裔的頭骨。

專家認為,這可能顯示在羅馬帝國時代,在歐洲生活的所謂非歐洲地區的外地人人數超過想像。

報道旁的一個背景介紹字段則說,在羅馬帝國時期,兩地就已經通過「絲綢之路」而有所往來。

並且比較兩者的異同說,兩者都是先進、中央集權官僚制度而且都有豐富的文化傳承。

美元與人民幣

《經濟學人》周刊電子版的一篇報道說,中國的貨幣與經濟與亞洲國家的關係愈來愈密切。

該報道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結算銀行的報告稱,雖然現在亞洲國家依舊與美元的關係密切,但是密切程度的差距已經愈來愈小。

報道說,這兩個報道都稱中國的經濟是導致此一現象的主要推動力,外資現在持有2萬億美元價值的中國股票和債券。

國際結算銀行的報告則是對人民幣與中國經濟和亞洲國家關係愈來愈密切表示歡迎,該報道說,或許亞洲的金融週期會因此而與產生「自己的韻律」、和世界其他分開。

報道的結論說,也許中美兩國還是會受到衝擊,但是以後兩者經濟受到衝擊的時候,可能就不是在同一個時候了。

宇宙飛船幫助釀酒

《衛報》的一篇報道說,當中國上周發射天宮二號宇航船的時候,上面裝載了一系列各式各樣的葡萄酒。

報道引述中國一個葡萄酒網站發佈的消息說,研究人員希望經過宇宙輻射線的曝曬之下,能夠改變葡萄酒的基因,從而令釀酒的葡萄可以加強對抗寒冷、乾旱以及病毒的能力。

撰寫報道的記者說,根據這個網站的說法,這次進入宇宙的葡萄酒都是來自「中國的波爾多」的寧夏。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最大的葡萄酒消費國家,而中國境內從東北的遼寧到西北的新疆「一個又一個葡萄園跳了出來」,但是中國必須去掉葡萄酒質量欠佳的「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