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近視和數星星 光污染的治理問題

圖像來源,CPRE
英國多塞特海岸城市晚上燈火通明。
人們在關注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污染之際,開始對光污染的問題日益重視。英國有關組織正在呼籲加強治理光污染的工作。
光污染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常見的環境污染。目前全世界有超過80%的人口生活在充滿各種人造光的環境中,近80%的北美人和60%的歐洲人無法看到銀河。
國際上通常將光污染分為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三類。
白亮污染主要是指白天陽光照射強烈時,城市建築物的玻璃幕牆、釉面磚牆、磨光大理石和各種塗料等裝飾材料反射光線後引起的污染。
人工白晝是指廣告燈牌、探照燈、夜景照明等設施,在夜幕降臨後發出奪目的強光,照耀著黑暗,使得夜晚像白天一樣。
彩光污染是指夜間遊樂場所的黑光燈、熒光燈、旋轉燈和彩色光源發出的彩光所形成的污染。
光污染除了浪費大量能源、傷害視力以外,還會損害人體正常的睡眠休息功能,傷害動植物的自然生理規律。
有研究發現,光污染嚴重的地方,罹患癌症、肥胖症的機率也大大增加。原因可能是非自然光影響了人體的免疫系統,生理平衡遭破壞而導致癌變。
英國的星空仰望調查
保護英格蘭農村組織(the Campaign to Protect Rural England ,CPRE)2019年獲得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英格蘭平均50個人中只有一人經歷過沒有光污染的夜晚。
該組織稱,每個人都應該能夠用肉眼見證過燦爛的星空。該組織進行了一項調查,要求人們用肉眼觀測,數數在獵戶座的恆星數,作為衡量其所在地區光污染的指標。
但超過半數的參與者表示,他們看不到超過10顆星星。
圖像來源,CPRE
英國小城伊斯特伯恩的光污染讓人們無法仰望星空。
英國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天文台說,在一個晴朗的夜晚,眼睛銳利的人最多可以看到40顆星。
但上述調查中只有1/10的人可以數到最多30顆恆星,只有2%的參與者說他們經歷過真正的黑夜,讓他們在天上看到超過30顆的星星。
共有創紀錄的2300人參加了上述統計。
該組織表示,英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公眾都應該更認真地對待光污染問題。
觀星並不是人們渴望黑暗的唯一原因: 夜間的人造光線會影響人們的睡眠,損害健康。它還可能對野生動植物產生破壞性影響。
來自 CPRE 的艾瑪·馬靈頓說,政府應該在可行的情況下調暗公共場所燈光。
英國有些地方政府回應該組織呼籲,在午夜後關閉路燈。這不僅可以減少光污染,還有節省額外的資金。
但它們會受到危及治安的指控。
中國對光污染的認識
中國對光污染的認識也正逐漸提高。在城市亮化工程的同時,近年來大城市人們開始認識黑暗對人、動植物和整體環境的重要性。
2016年,西藏阿里地區正式獲批成為亞洲首個暗夜公園試點。區內戶外照明將按照國際標凖進行規劃、改造和管理,防止和控制光污染,使優質的夜空資源得到保護。
2018年,杭州設立黑天空保護區,即指以自然山區為主的風景區,比如西湖西部群山地區等不得設置景觀照明設施,設置的功能照明設施不得有上射光線等。
由於公眾對光污染的認識提高,投訴不斷增多,中國很多城市都出台了城市和景觀燈光管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