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台專家聯手破解致命寄生蟲基因密碼

圖像來源,Academia Sinica
專家說,全球可能有高達1億5000萬人感染線蟲。
由台灣中央研究院、英國桑格基因研究院以及日本宮崎大學專家組成的團隊,破解了線蟲基因體,未來可能有助於研發對抗此類寄生蟲家族的疫苗。
這篇報告發佈在周一(2月1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期刊上,本篇研究報告的第一同作者、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蔡怡陞博士向BBC中文網介紹,全球人口當中可能有1/6受到線蟲的威脅。
線蟲是常見於土壤中的寄生蟲,而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為最容易被忽略的熱帶疾病來源之一。
線蟲家族據稱成員廣泛,有記錄的就已經打兩萬八千多種;其中不少成員常寄生於包括人類在內的脊椎動物體內,危害宿主的健康,有時甚至導致死亡。
圖像來源,Jason Tsai
蔡怡陞博士:了解了如何成為寄生機制的原因,就能發展有效的疫苗對抗寄生蟲。
蔡博士對BBC中文網透露,這次研究系統性的分析了六種流行於熱帶及亞熱帶糞小桿線蟲的基因體,包括絕對寄生、兼性寄生及獨立生存的生活模式,並大規模的比較目前所有已經發表的線蟲基因。
此一研究的目的就是從基因學方面找到線蟲家族如何從獨立生存衍化成絕對寄生的機制。
他們發現會在寄生性線蟲基因體內大規模增加的只有兩個基因家族,而且在不同宿主中持續高表現量。
專家們認為這是導致線蟲發展動物性寄生行為的關鍵。
蔡博士說,更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名為SCP/TAPS的基因家族,在親緣關係較遠的鉤蟲和血吸蟲上課被發現與寄生宿主機制有直接的關聯,因此未來可能有助於發展疫苗或者制定有效的防疫策略。
(撰稿:威克,責編: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