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来鸿:热闹的建国百年,似乎少了些什么

  • 吳燕玲
  • 台灣自由撰稿人 
中正紀念堂
圖像加註文字,

台灣很多地方都舉行了共和百年的慶祝活動

今年的十月十日,不同於往年,從去年年底開始,台灣各地從中央各部會到縣市地方政府,都有以「建國百年」為主題的慶祝活動,把一整年的台灣妝點得熱鬧非凡,台灣藝文界要角,幾乎多少都沾上了一點邊,參與了相關活動的製作或演出。

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有一些確實讓人眼睛一亮。比如說,建國百年基金會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為主題,拍攝了一支廣告片,訴求「當年就是有林覺民、黃興、秋瑾等年輕革命志士的犧牲,才有今天中華民國繁榮安定的生活」;還在八二三炮戰這個特殊的日子,邀請了數字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親赴金門敲響和平鐘,也頗發人深省。

例行活動也冠上建國百年

但其中有一些活動,卻讓人搞不清楚,它與「建國百年」的關係為何?比方說,行政院中部辦公室邀請中部各農會,舉辦「建國百年花與茶饗宴活動」,這樣一個農特產品的推廣活動,究竟與「建國百年」有什麼樣的關聯?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國家公園所舉辦的馬拉松賽、自行車活動中,最奇特的是,連新竹義民祭這樣的民俗活動,也硬要與「建國百年」扯上關係。

這就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明明是行政院各部會或是地方縣市政府,為推展政務應該要舉辦的例行性活動,為什麼硬要冠上一個「建國百年」的頭銜?難道要扣上「建國百年」這個帽子,才師出有名,可以有比較多的預算來舉辦嗎?又或者,這又是一種官僚組織中,公務員為應付領導者意向,所採取的敷衍應付的手段?於是一整年熱鬧登場的各種慶祝建國百年活動,可以緊扣住「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意義的,實際上沒有多少。

不過,今年是選舉年,按照以往台灣碰到選舉年時的氣氛,即使是藍營的政治人物,為了與綠營競逐本土選票,也想方設法地強化自己與「台灣意識、台灣利益、台灣優先」等「台灣」概念的連結,在這種氣氛底下,不管是藍綠政治人物,只要是在選舉的場合,「台灣」總是取代了「中華民國」,所以前一陣子,導演劉家昌就大罵馬英九,連競選組織都要叫做「台灣加油讚」,「中華民國」反而不見了!

「中華民國」能見度提高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不管各政府單位舉辦了多少風馬牛不相及的慶祝建國百年活動,如此鋪天蓋地的舉辦,至少讓今年這個選舉年中,「中華民國」被提及的次數、能見度,要比前四次總統大選時多了許多。

只是在各種為建國百年所舉辦的研討會、論壇、專書、展覽等,涉及百年來的歷史詮釋時,似乎都刻意避開「國共內戰」這一段歷史,台灣許多政治評論者,就認為,這是馬政府顧忌兩岸關係,避免觸怒中共的結果。

還記得,中學時代大大小小的考試,總有一道必考題:「國父孫中山先生所發起,後因逃避滿清抓捕,必須不斷改名的革命組織,有哪些名稱?」答案是:「興中會、同盟會、國民黨、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每次考試都反覆出現這道題目,無形中「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創建中華民國,中國國民黨是承襲孫文思想正統的政黨,其後共產黨竊據大陸,蔣介石所領導的中國國民黨,率領軍民退守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的復興基地,終有一天要反攻大陸。」我們這一代,是這樣被灌輸教導,來理解這一段歷史的。

現今兩岸互動如此頻密,當台灣看到大陸各地如火如荼地以「慶祝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為名目來進行各種圖文影像的出版,引爆熱潮,不見「中華民國」;而在台灣,雖以現在台灣的各種經建成果、文創產業來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做包裝,但因避談國共內戰,所以呈現出來的,「中華民國是中華民國」,「台灣是台灣」,兩者之間沒有歷史、精神的傳承與連結,總讓人覺得,這樣慶祝建國百年,似乎少了點什麼,好像飄浮在空氣中。

讀者反饋

Skip Podcast and continue reading
Podcast
BBC 時事一周 Newsweek (Cantonese)

BBC國際台粵語節目,重溫一周國際大事,兩岸四地消息,英國境況。並備有專題環節:〈記者來鴻〉、〈英國生活點滴〉和〈華人談天下〉。

分集

End of Podcast

我不認為少了什麼~而是多了什麼?存在的歷史~它已經百年不變的在那!儘管因主張的不同或有成見!但那畢竟是後來的畫蛇添足!知新與創新最大的不同~在於無中生有!這世界令人困擾的是~民主的大崩盤!從佔領華爾街到泰國英拉的當選~再一次的告訴了人們!只要你[妳]喜歡~又有什麼不可以!誰又能說這不是民主呢?讀者台灣, 台北市

中國人一定得搞清楚一件事,叫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都無差,因為那都叫門牌號碼,你可以,我可以就行了。如果你們要中華民國,很好,那請把門牌釘上來,如果你們不讓我們釘門牌,那我們如何叫中華民國呢? 這句話,馬總統那敢講? 只有我們這種台灣人才會講,我們那敢奢望他幫我們要一個門牌? 所以自己上來直接講直接要。你給,辛亥革命有感覺,你不給,那我們只剩下1949後的國民黨史,二岸那來的共同史觀? 中華民國 = 台灣 不是台灣人要有 fu,你們中國也得有才行,二個碗才能響叮當不是嗎?這是我們台灣人開口要的,與馬總統無關,因為他絕無膽識要,他只會對我們講大話,感覺超差!

中國人不是史觀差,而是如同20年前的台灣人,思想及言論被拑制時,會自我設限,不敢說,也不是中共政權不讓你們說,就是怕就乾脆不說。

台灣人不怕,所以什麼都敢說,又怎樣呢? 中國與世界各國之爭,台灣不一定插手幫腔,但如果對方說的不是解決之方,例如人民幣問題,台灣人就會說。

同樣的,都告訴你別插手台灣內政,你一定要選邊站,那就別怪我們醜話說前頭,他連任站不起來,不管二次海嘯多嚴重,你中國內部有多大問題,你都得扶住他,因為你作了選擇,可別又說台灣人不要臉等話,台灣人可聽不下去的。

台灣人沒有辛亥革命的說法,只有武昌起義與十月革命。為什麼? 因為老蔣的新生活運動全抄襲日本,所以不用農曆紀元紀日,所以才會把329搞成陽曆的329,春分後15日的清明節搞成了4月5日。但幸好其它的老先生沒有動。

這些是馬總統不會知道的事,因為他基本上是洋人,所以你說辛亥革命,他照著說,渾然不知錯誤之所在。

台灣人半半知道,但很少人會說出來,因為這是國共內戰問題,與台灣本身無關。

台灣人的中國史觀好不好? 也是半半,好的比中國人好太多,糟的就完全莫宰羊,比馬總統更慘,你在自由論壇上會看到那種史觀很糟的人,只要你明白那不全代表台灣人就可以了。陳素芬, 台灣

To davidsun: 照片是國家音樂廳 是在中正廟裏啊.HW, USA

這的確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台灣在孫文革命推翻滿清之前~就已經被日本佔領!而現如今~有些人借民主的名義主張"台灣國"!而台灣根本不是"國"~但做了54年的日本殖民地!在日本統治時~也從未敢像今天一樣的主張"台灣國"!直到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收回台灣!現在~有人主張台灣國!一點也不奇怪!因為~這些人都還在替日本人做事!這也是~日本至今為什麼不肯向中國"誠心"道歉的原因!因為這世界~還有台灣一部份人懷念日本的統治! 江華, 台北市

建國【百年】,台灣的【氛圍】有夠熱鬧。然而,上文作者感覺似乎【少了些東西】,這觀點相信不少人會【認同】。是的,建國百年了,中華民國【退守】台澎金馬亦已【逾六十載】,至今總算【站穩】了腳步。今天,令人覺得【欠缺】的,就是在【兩岸】的【政治】關係上,找不到一種【氣勢磅礡】的【願景】與【堅持】。出色的領袖,應該有一種【震攝】對手的【勢態】,應該有一種【凝聚】民氣的【魅力】。然而,【兩蔣】之後,這些元素【日漸消散】,致有令人感覺【少了些東西】。孟光, Hong Kong

照片是「國父紀念館」不是「中正紀念堂」,作者是台灣人嗎??davidsun

作者說不清楚例行活動與建國百年之間的關連,這個疑問其實很容易回答:在台灣,許多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所舉辦的活動都必須仰賴中央政府的補助。而今年為了慶祝所謂建國百年,國民黨政府編列了高額預算來舉辦相關慶祝活動。為了搶食這塊預算大餅,各團體都將先將活動與慶祝建國百年掛上鉤,再向行政院各部會提出申請。這樣獲得補助的機會與金額都會更高。這件事凸顯出來的只是台灣行政部門編列預算的不合理性,以及地方政府及民間社團為了舉辦活動(或展現政績)而不得不變相搶錢的荒謬文化。Mumin, Taichung, Taiwan

「台灣國」真的沒什麼市場.在東南亞3000多萬華人,要「台獨」的台灣人難道非要分清楚自己的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嗎?說自己是台灣人,我們都覺得好笑。 中國越來越強大,統一是必然的事,無非最後選擇和平的方式還是武力的方式而已。為什麼要統一,這個問題實際上台灣人連回答的資格都沒有,中國文化裏一張桌子上吃飯,叫平起平坐,台灣如果真想獨立,連一起和中國吃飯的資格都沒有。現在的現狀就是幾個世界大國在桌子上吃飯,韓國、台灣都只是陪酒小姐的貨色。給臉不要臉,非要「獨立」最後,連陪酒小姐都做不了,只能站街。大頭百姓, 印尼雅加達

中國大陸怎麼談論「中華民國」建國100週年啊?如果承認中華民國還沒亡,那置中華人民共和國於何處?所以只能折中的說「辛亥革命100週年」。dsz, china

當國民黨政權將"建國"2字更改為"精彩",基本心態就是問題. 一切攏是假(gay)!ccc,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