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牛肉成为盘中餐引发争议

克隆牛後代的牛肉去年已進入食物鏈,英國食品機構展開調查。
英國是首只克隆羊誕生的地方,但最近英國人被克隆的牛肉牛奶弄得心神不寧,因為這樣的克隆食品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人們的食物鏈。
首先傳出一頭克隆奶牛的後代的產奶已進入英國超市的消息,引發英國食品機構和消費者的關注。
英國食品標凖局(Food Standards Agency, FSA)說,根據英國和歐盟的規定,克隆動物及其後代的肉類和產品屬於「新奇食物」,在進入市場前須得到批准。
FSA說,他們沒有收到有關食物進入市場的申請,因此將對此展開調查。
無獨有偶,僅過幾天,又傳出一頭克隆牛後代的肉也進入市場,並早在去年就已被「吃進肚」了。
據悉,這頭牛是美國的一頭克隆牛的後代,後來被引進英國,於2009年7月被屠宰,隨後進入食物鏈,不出意料的話,早已成為人們的盤中餐。
這頭克隆牛後代可能來自蘇格蘭的Newmeadow農場。
英國引進的另外的一頭克隆牛後代於今年7月被屠宰,FSA說,這頭牛的牛肉並沒有進入食物鏈。
是否安全
在美國,飼養克隆牛的政策相對於歐洲來說較寬鬆,不少農場主為了保證牛的產奶量和產肉量,對一些優良品種進行克隆,英國等歐洲國家從美國進口這些種牛。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於2008年曾表示,食用克隆牛的牛奶和肉類是安全的,不會有什麼隱患。
不過,歐洲食物安全局則說,現在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其安全性,任何進入市場的類似食物必須經過審批。
自從1998年英國爆發「瘋牛病」後,FSA就設立了「牛戶口」政策,登記註冊英國境內的每一頭牛以及它們的去向。
不過,這一「戶口本」中並沒有要求註明牛是否是「克隆」牛的後代,這成為克隆牛肉進入市場的一個漏洞。
FSA首席執行官蒂姆·史密斯說,英國在管理克隆動物及其相關產品上有完善的制度,但要想進行有效地控制,需要各方的誠實參與。
史密斯:「這有點像我們有警察,但仍然會有犯罪。所以,無論政策和制度有多好,最終都需要靠各方的誠實。FSA不可能跟蹤每一頭牛的去向,所以知情者必須如實主動進行申報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