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媒体大篇幅报道本拉登之死

圖像來源,BBC World Service
英國媒體大篇幅報道了擊斃本拉登的消息
英國各家報紙星期二(5月3日)普遍在頭版最顯著位置報道了美軍在巴基斯坦擊斃「基地」組織領導人本拉登的消息,並且用更多的版面報導了詳細內容。
《泰晤士報》使用了23版報道這個消息,並且用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話作為報道的標題,「正義得到了伸張」。
報道說,本拉登的死給他所殺死的受害者的家人帶來寬慰,鼓舞了美國的士氣,打擊了「基地」組織。
圖像來源,BBC World Service
《衛報》質問為什麼本拉登能藏這麼久
《每日郵報》報道的頭條是「奧巴馬觀看本拉登死亡實況視像」,報導還附上奧巴馬與包括美國副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內的高級幕僚觀看有關行動實況錄像的照片。
報道還說,攝像頭是放置在美軍頭盔上,並通過衛星傳送到白宮的。
《衛報》說,一個給千萬人帶來痛苦的可怕生命結束了。但是這家報紙問到,「他怎麼能隱藏這麼長時間。」報道說,美國現在正在就這個問題要求巴基斯坦作出解釋。
《每日電訊報》刊登記者發自擊斃本拉登的巴基斯坦城市阿伯塔巴德的報道說,本拉登並沒有在阿富汗的深山藏身,而是在巴基斯坦被擊斃。
《每日快報》和《每日鏡報》則把注意力集中在本拉登用自己的一個妻子作人體盾牌的事件上。《每日快報》形容本拉登是「膽小鬼」。
《每日鏡報》的標題是,「本拉登躲在哭泣的妻子後面」,形容本拉登在面對美軍襲擊時,把妻子作為「人肉盾牌」擋著自己,最後使她在槍戰中喪生。報道還有槍戰現場血跡斑斑的照片,並形容本拉登是「懦夫」。
圖像來源,BBC World Service
《每日快報》形容本拉登是膽小鬼
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小報《太陽報》在頭版使用的標題是「Bin Bagged」,用一語雙關的手法報道了本拉登被擊斃的新聞,因為Bin是本拉登名字中的本,但又是英文中「垃圾桶」的意思,所以該標題可以看成是「本拉登被打包(意指收屍)了」,也可看成是「垃圾被打包了」,並隱含了指本拉登是垃圾的意思。
《金融時報》說,本拉登的死結束了美國長時間蒙受的羞辱。
《獨立報》發表曾三次見過本拉登的中東事務記者菲斯克的文章。他在文章標題中寫道,「本拉登是否被出賣了?當然是,因為巴基斯坦一直知道他的藏身之處。」
菲斯克還說,本拉登的死意義不大,因為中東的民主革命浪潮,意味著他在政治上早已死亡。
《每日星報》的頭版標題是「英國處於核彈警報狀態」,說的是基地組織一直威脅說,一旦本拉登被殺或者被活捉的話,就會引爆他們隱藏在歐洲的核彈作為報復。不過,報道並沒有披露什麼確鑿的證據來證明英國面臨了什麼具體和緊迫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