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你有小籠包 我有三明治
英國傳遍全球國寶級食物——三文治(三明治)
有人說英國的國餐是紅咖喱雞,有人說是炸魚薯條。但是,英國人最常吃、幾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吃的是什麼?
不誇張:三明治!
不信你看看英國人的午餐。任何一家獨裁政府恐怕都沒能做到如此有效地"洗腦"、實現全國人民基本統一:三明治,加薯片、軟飲/熱飲、一塊巧克力/餅乾、一個水果等選項。齊活!
或許,簡簡單單的三明治才能算是英國的"國餐"?
圖像來源,Thinkstock
麻將桌上豈容分心?
每年一度,英國都要搞個三明治周慶祝一下。今年(2018年)是在5月20日-5月26日。我們也借機品味一下。
現代三明治起源的故事可能大家聽說過。大意是,250多年前,三明治伯爵孟塔古(John Montague)打牌廢寢忘食,飯點捨不得下桌,妻子拿兩片麵包、中間夾了牛肉給他吃。
經年累月,三明治成為英國最流行的簡餐。
- 115億:英國人每年總計吃掉的三明治
- 44圈:把這些三明治接起來繞地球總計圈數
- 35億:英國人每年從各色零售店買的三明治
- 78.5億:每年買三明治花費的英鎊總額
- 36500輛:這些錢可以買來的嶄新法拉利
- 2.07英鎊:一個三明治的平均零售價
- 30萬:三明治工業為英國提供的工作機會
區區三明治,不僅餵飽英國人的胃,還為大批人提供生計,豈不是國寶級簡餐?
圖像來源,Wikipedia
三明治的發明人?
華麗晉身大雅之堂?
英國三明治周網站將三明治捧為"最偉大的方便食品"、"英國最經典的餐飲發明"。它確實衝出了英國、走向了世界,成為許多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人的簡餐選擇。這麼說可能並不過分,簡單舉兩個美國的例子。
好萊塢經典大片《當哈利遇上莎莉》中最最最難忘的一幕場景,哈利和莎莉在吃什麼?不用做假,三明治。難道你不想來一份?
紅遍世界的《老友記》中,一個火雞三明治被同事吃掉、幾乎令羅斯崩潰,因為他說那個三明治是他生活中"唯一的好東西"。
簡餐三明治現在的形像也不再局限於兩片麵包夾奶酪/冷肉,而是引進世界各地多種麵食做"皮":比如墨西哥的薄餅;"餡"的口味也推陳出新:比如咖喱雞已很普遍。
圖像來源,Columbia Pictures
好萊塢經典一幕:哈利碰到莎莉,兩人也是在吃......
三明治的身價也有所提高。記得兩年前,一家紐約的餐館做出據說是世界最貴的三明治,每個214美元!其實也就是傳統的焗奶酪三明治,但食材昂貴,有香檳、龍蝦、松露油,食客需提前48小時預定。
在英國,三明治還是英倫經典下午茶的必選;黃瓜三明治是女王白金漢宮花園派對的保留項目。
但是,說三明治華麗晉身大雅之堂,總覺得還是有些牽強。鼎泰豐靠小籠包創出大成就,獲得米其林星星。沒有哪一家小吃店只靠賣三明治獲得餐飲界頂尖殊榮吧?
三明治還是舉世聞名的英國下午茶的重要內容
三明治改變了世界?
不過,民間傳說中,三明治確實曾經改變世界。
普林奇普(Gavrilo Princip)刺殺斐迪南大公,引發一系列全球災難:兩次世界大戰,八千萬人喪生,希特勒崛起……你知道的。但是,這一切,如果不是為了一個三明治,可能就不會發生。
傳說,如果普林奇普沒有突然覺得有些餓、在那一個時間、那一個地點停下來去吃三明治的話,他可能就不會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去搞刺殺。
沒有三明治等於沒有刺殺,沒有刺殺等於沒有戰爭。
圖像來源,iStock
三明治和戰爭有關係?
英文怎麼說"饞"?
這個還有待考證。無需考證的是,吃是生活中最最不可或缺的。一個國家的人吃什麼、怎麼吃,也在某種程度上揭示出這個國家的人是怎麼想的。
比如,中國有許多古訓和吃有關,"君子遠庖廚"、"肉不正不食"、"治大國,若烹小鮮"、"藥補不如食補"等等,涉及做人處事、治國養生等方面。
而三明治統領英國午餐,主要是因為它簡單、方便、快捷。吃時不用工具、不用加熱;可以坐著吃、站著吃、邊走邊吃、邊上網邊吃;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任務。
而且,三明治做起來簡單、乾淨、迅速。買的時候不用絞盡腦汁琢磨、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選擇上。
在不少中國人看來,英國人這樣吃飯更像是在給汽車"加油":不重享受,只重功效。這大概也是英文裏為什麼很難找到一個對應漢字"饞"的字眼(如果你有好詞,請分享)。
或許正因為如此,雖然許多英國人家裏都有不少菜譜、但是為了裝樣子的也不在少數。電視上不停地播烹調節目、英國大腕廚師揚名大洋兩岸,
但是,這在多大程度上點燃了百姓在廚房裏冒險、創新的火花呢?
(注:文章2017年5月首發,此次略作更新)

世界最貴的八種食材 你的年夜飯中有沒有
民以食為天。過年了,吃些好的更是必須的。BBC「吃貨」挑出八種「嘗一口可能傾家蕩產」的食材,來看看價碼、聽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