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中文本周推薦:你不容錯過的五個故事
2018年的第21周,朝鮮半島局勢變幻莫測。美國總統特朗普前一天突然宣佈,取消原定6月12日舉行的美朝峰會,震驚國際社會,事隔一日後又改口說,會面仍有可能。
台灣一個月內失去了第二個邦交國,非洲國家布吉納法索宣佈與台灣斷交,總統蔡英文指責這是中國對台的一連串外交、軍事與施壓,惹來台灣人反感。中國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中美達成框架性協議,雙方同意避免貿易戰,中國官方用「雙贏」為談判定調,但事實上誰贏誰輸?
印尼騷亂20週年,當年華人社區成為群眾針對的目標,不少華人仍然記得當年緊張的局勢,20年過去,印尼解禁華人文化,但種族問題看來仍然存在。
之前,一名37歲前從未有過性生活的60歲男子向BBC剖白,長期沒有親密關係對人生與心理的影響,不少讀者來郵說報道引起他們的共鳴,BBC挑選了一些郵件,與大家分享「沒有性生活的日子到底有多淒涼」。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中文發表過這些作品,廣受讀者關注,如果你錯過了它們,BBC中文帶你一一回顧。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兩天之內讓國際社會摸不著頭腦。前一天突然宣佈,取消原定6月12日舉行的美朝峰會,震驚國際社會,事隔一日後又改口說,會面仍有可能。
特朗普透過公開信宣佈取消會面,他在信中表示,因為朝鮮領袖金正恩在最近聲明中,展示出「極度憤怒與公開敵意」,所以認為會談時機不合適。
這一決定令國際社會驚訝,因為同一天,朝鮮才剛剛讓外國記者見證炸毀核試驗場。
朝鮮官員表示,對美國取消峰會感意外與遺憾,仍然願意與美國面對面坐下來解決問題。
鑒於近來中朝關係迅速回溫,同時中美關係由於貿易分歧及朝鮮問題等變化多端,一些分析人士將朝美會談破裂與中國聯繫在一起。
中國外交部表示,希望朝美雙方珍惜這段時間取得的積極進展,保持耐心,繼續致力於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彼此關切。
圖像來源,BBC CHINESE
5月1日,中南美洲多明尼加與台灣結束邦交,轉頭與中國建交。 24日,布吉納法索也突然宣佈與台灣結束邦交。
台灣總統蔡英文指責中國對台的一連串外交、軍事與施壓民間企業等,只會引發全台灣人民的反感。同時蔡英文更直指中國大陸這一連串行為是「不安與缺乏自信」,並表示台灣「不會再忍讓中國去主權化行為」。
中國大陸外交部表示「讚賞」布吉納法索與台灣斷絶外交關係。中方並歡迎布吉納法索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加入中非友好合作大家庭。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中美貿易戰在本周出現拐點——中國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中美達成框架性協議,雙方同意避免貿易戰;華盛頓緊接著宣佈商務部部長羅斯將於下周前往北京簽署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中美貿易摩擦從互相加碼不斷升級,轉換到了密集談判達成共識的階段。
但在中國國內輿論,則有多種聲音。官方媒體以「雙贏」為本次談判定調;在中國社交平台微博上,則有人認為達成的條款是「美國敲詐成功」和「喪權辱國」。
貿易戰暫時落幕,但這輪世界矚目的貿易爭端,究竟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對於兩國普通民眾而言,是好是壞?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20年前的5月21日,印尼總統蘇哈托宣佈辭職,結束30多年的獨裁統治。在這之前,示威者在首都雅加達舉行連續多星期的示威,更一度演變成騷亂,多家印尼華人的商店被搶掠,據報造成1000多人死亡,近百名婦女被強暴。
印尼政府在過去20年撤消了許多蘇哈托時代針對華人的禁令。他們再次可以公開慶祝農曆新年、也可以使用中文名字和參政。
雖然如此,多數印尼人與華人在種族問題上的爭議從未消失。調查發現,大部份受訪的印尼人仍然認為華人掌握著當地經濟,接近一半受訪者說他們「無法與印尼華人交朋友」。
兩周前,我們發表了約瑟夫(Joseph,化名)的故事。60歲的他寫下了自己直到37歲之前都未嘗男女之歡從而深感懊惱的經歷。
之後很多讀者都來郵說,約瑟夫的故事引起了他們的深深共鳴:他們對約瑟夫的經歷感同身受的一點是,社會不公平地將這些寂寞處男描述成「怪咖」或者弱者,間接令事情變得更糟。
讀者羅伯特說,他61歲了也沒有過性生活,他特別討厭一些說法是:「那事都被高估了,你並沒有錯過多少」;「你既然沒有過,就不可能那麼惦記」;「沒和女人那個過!你是個基佬嗎?」……